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阿涅丝的最后一个下午

阿涅丝的最后一个下午

  • 字数: 10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弗朗索瓦·里卡尔(Francois Ricard)
  • 出版日期: 201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5412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阿涅丝的最后一个下午》作为专享的关于昆德拉整体作品的论述,更是在昆德拉的大力推举下引进出版。《阿涅丝的最后一个下午》考察昆德拉从《好笑的爱》到《无知》的十三部作品,阐明昆德拉的创作在小说目前的地位,对其创作主题上的丰富内容和形式上的大胆创新进行了揭示,为昆德拉作品的综合论述,类似昆德拉作品的小小总结。书中,里卡尔踏着昆德拉作品《不朽》的女性人物阿涅丝在生命中最后一个下午徜徉山间的脚步,陪伴阿涅丝走向死亡的旅程,对昆德拉作品展开论述,为昆德拉作品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阅读视角。
作者简介
作者:(加拿大)弗朗索瓦·里卡尔(Francois Ricard) 译者:袁筱一

弗朗索瓦·里卡尔(Francois Ricard),加拿大皇家学会成员,麦吉尔大学法语文学教授,文学批评家,著有《反文学的文学》、《抒情的一代》等文学批评集。
目录

迈向旁边的一步
斗争小说
流亡小说
全景
作品的界限
地形
惟一的书
道路(一)母题主题人物
关于狗
河流学
巴尔扎克的策略
道路(二)构成
道路小说
多声部轮唱
彼此交织的故事
梦的故事
过去的故事
小说家的自我
小说的思想
主题的统一性
为插曲平反
章节的艺术
安宁
小说时刻
放荡的人
流亡的人
结局
参考书目
摘要
    在我们和她一起转向群山的景象前,让我们先耽搁一会儿,停留在刚一开始的那个时刻,就是阿涅丝把车留在那里,往风景看去的时刻。这个驻足观望的动作是关于阅读的隐喻,关于评论的一课,并因为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种更具普遍意义的隐喻,即关于昆德拉小说的隐喻,或者说至少表现了他小说最主要的特点之一的隐喻,更加准确、更加有力地成为阅读的隐喻与评论的一课。斗争小说
     要理解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借助关于小说一一或者说故事一一的传统定义。在黑格尔看来:“现代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相互冲突的个体,他们有着彼此冲突的爱、荣誉、野心,有着对更好的世界、对在他们的道路上四处设置障碍的生存秩序和世俗现实的向往。正是因为对这些障碍感到不耐烦,他们会将自己主观欲望和要求推至疯狂的地步,他们当中每一个人都活在因遭受压迫而迷醉的世界里,都认为,因为有与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激情的对抗,所以应该战斗。[……]于是就要打破现状,改变这个世界、加以改造,或者至少扯下一块天来盖在地上。”因此激发小说想像的动机是冲突,更好的表达是:“心灵的诗歌与现状的非诗”的遭遇,也就是说渴求感知、完善与丰盈的人的愿望与他所投身的曰益沦丧的世界的遭遇。关于这种冲突,卢卡奇有句名言总结:“小说是无神世界的史诗。”史诗,也就是说战争、战斗,是主人公与他必须面对的现实之间质疑的,同时又是论战的关系。
     仍然基于黑格尔的定义,这样的遭遇只能以对立双方中一方的灭亡告终:要么是主人公放弃自己的向往,服从现实,要么是他抛开现实,从此只沉浸在自己的欲望之中。换句话说,要么是他发现非诗的现实世界,投身其中(拉斯蒂涅),要么是他坚持诗歌,在世界中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维特)。但无论是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都意味着小说的结束。小说,根据这个定义看来,最为本质的一点应该是关于主人公一一这个“新骑士”(黑格尔语)一一努力与挫折的叙述,小说应该叙述主人公的种种苦难,无论最终将之导向胜利还是失败,它们都是这永不间断的斗争之路上的标杆,主人公一会儿像个学徒,一会儿又积极反抗,然而永不间断的斗争之路是他在小说中既定的命运。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