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国新就业形态发展、规范与对策研究

我国新就业形态发展、规范与对策研究

  • 字数: 28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作者: 莫荣
  • 出版日期: 2024-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67636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主要内容: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就业形态的发展现状、国际比较、发展趋势、类型和特征,新就业形态涉及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和劳动关系方面的有关问题及解决方案,以及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政策建议。2.主要特点:本书反映新就业形态发展成果,聚焦新就业形态发展中的人社视角,在解读和探索新就业形态相关情况的同时提出有关建议,力争成为该领域较为权威、全面的精品学术著作,并能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3.选题价值:本书定位于社会效益选题,出版目标是力争成为新业态领域权威学术著作,已获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莫荣,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研究员,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是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重量人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4年5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莫荣进行了专门讲解并提出工作建议。
目录
第一章 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与理论基础/001
第一节 新就业形态发展的背景与意义/003
一、新就业形态发展的背景/003
二、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意义/014
第二节 新就业形态的缘起与发展/020
一、我国新就业形态的缘起/020
二、我国新就业形态的发展/023
三、我国新就业形态发展的特点/025
第三节 新就业形态的概念辨析与理论视角/030
一、新就业形态的相关概念辨析/030
二、新就业形态的理论视角/035
第二章 我国新就业形态的发展规模与趋势/051
第一节 我国新就业形态的发展规模/053
一、我国新就业形态的总体发展状况/053
二、我国典型新就业形态的发展规模/056
第二节 我国新就业形态的发展趋势/075
一、我国新就业形态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075
二、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业规模预测/077
三、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业意愿的趋势评估/080
第三章 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特征与就业现状/097
第一节 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主要人口统计学特征/099
一、性别结构/099
二、年龄结构/100
三、户籍结构/102
四、学历结构/104
第二节 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现状/106
一、平台从业前的基本工作情况/106
二、平台从业时间与从业原因/110
三、平台工作时间与收入情况/114
四、劳动权益保障/119
五、职业培训/123
六、职业满意度/126
七、政策诉求/129
第四章 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障/133
第一节 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养老保险/135
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养老保险政策现状/135
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39
第二节 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医疗保险/143
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医疗保险政策现状/144
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46
第三节 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障/154
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政策现状/154
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制度的难点/160
三、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167
第五章 我国新就业形态就业服务及纠纷预防/169
第一节 我国新就业形态就业服务/171
一、新就业形态就业服务工作状况/171
二、我国新就业形态就业服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76
第二节 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用工矛盾纠纷及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184
一、新就业形态劳动用工矛盾纠纷的特点/184
二、新就业形态劳动用工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190
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原则/193
第六章 促进我国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政策分析及建议/203
第一节 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政策进展/205
一、新就业形态政策发展阶段/205
二、新就业形态发展相关政策框架/209
第二节 新就业形态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214
一、新就业形态及数字平台发展不稳定影响劳动者职业发展可持续性/214
二、新旧机制转换与结构调整存在磨合阵痛/215
三、支持“双创”的新就业形态发育政策动能不足/215
四、人力资本支撑不足,技能结构矛盾日益突出/216
五、关系多元和灵活化导致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不清晰/216
六、劳动者社会保障面临诸多困扰/218
七、新就业形态的就业质量有待提高/219
八、现有利益格局和体制结构调整需要新的制度政策规范/220
九、新就业形态政策统筹协调性不足,协同治理亟待加强/221
第三节 政策建议/222
一、提升新就业形态公共就业服务质量/223
二、加大新就业形态矛盾纠纷预防力度/226
三、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养老保障权益/231
四、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医保权益/232
五、加快制度创新,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2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