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国土地制度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我国土地制度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 字数: 5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黄祖辉 等
  • 出版日期: 201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058909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国土地制度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内容简介:土地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物理属性)基础性生产要素(经济属性),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土地制度的变化都会深深地触动社会基层民众的心理,进而影响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格局,换言之,土地制度在稳定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政治属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乎每一次的经济变革都是以土地制度变革为出发点或者与之密切相关,而每一次土地制度的变革又都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我国土地制度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比较全面地梳理了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历史,描述了土地制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了未来我国土地制度的创新思路、实现路径和政策启示。
目录
第一章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第一节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相关研究述评
  第二节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 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法律框架
  第四节 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现状分析
  第五节 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权益保护机制的路径选择
  第六节 结论
第二章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研究
  第一节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相关研究评述
  第二节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现状
  第三节 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分忻
  第四节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地规模经营的优化配置
  第五节 结论
第三章 农地非农化制度与政策研究
  第一节 农地非农化制度的演变历史及问题
  第二节 农地非农化制度对城市理性增长的影响
  第三节 农地非农化过程的改革思路和制度设计
  第四节 结论
第四章 城市土地制度与政策研究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第二节 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分析
  第三节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第四节 城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 结论
第五章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原理、机制及效应研究
  第一节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研究述评
  第二节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及政策框架
  第三节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原理
  第四节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总量调控
  第五节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结构调控
  第六节 土地政策参与城乡统筹发展调控
  第七节 结论
第六章 国内外土地制度改革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土地换保障”改革模式
  第二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模式
  第三节 “城乡统筹土地流转”改革模式
  第四节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土地制度改革模式
第七章 总体结论与政策思路
  第一节 总体结论
  第二节 政策思路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各种创新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流转过程的市场化,这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农业发展追求现代化和“效率”与“公平”协调统一的必然要求。
     市场化的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主要是将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流转给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主导的工商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等地区在这方面有许多经验。例如在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先后有浙江森禾种业有限公司、浙江蓝天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杭州径盛花卉有限公司、杭州绿色大地开发有限公司、杭州华英羊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前来投资开发农业,并且以企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各项丁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率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省已经有15%左右的农户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业龙头企业将农村土地流转出去,并且借此与这些组织建立了紧密的生产和购销关系,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市场化作为一种发展趋势,也是顺应农民相对较低的文化水平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而必然产生的。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市场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吸引了更多的市场资本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二是促进了地方农业龙头企业的成长,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三是提高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