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耿学文,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科技信息与新兴产业中心副主任、新源芯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圣母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阿贡国家实验室进行博士后或访问研究。从事高性能储能材料和器件、电力智能运维、新能源政策等研究。作为章节主要执笔人参与撰写国家重点专项图书和国家级报告各1次,在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第十七届全国交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2.贺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电投集团新能源总工程师,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董事局主席。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现任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新型电力系统风险控制与安全评估专委会委员、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和中国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常务副主席、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特聘专家、中关村储能产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电化学储能安全、低碳综合智慧能源、新能源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推广,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本,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国家突出贡献奖、2021年度及2022年度储能年度人物。
3.徐超,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储能专业带头人。担任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副主任、高等工程教育新能源与储能工程专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传热传质分会主任、及多个SCI期刊副主编/编委。长期从事新能源与储能相关技术研究,发表SCI论文1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8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获得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等荣誉。
4.刘凯,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能锂电池电解液和固态电解质。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 Angew Chem Int Ed,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被Nature Energy等Highlight和报道。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TR35)中国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