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晓朝
  • 出版日期: 2003-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06038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出版年份: 2003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内容简介:名家能识讲座书系。本书系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成千上万的人信心之诚笃可以移山,但若问他们宗教究竟是什么,他们可能张口结舌,或只能说说外表的象征,但谈不出其内在的性质,或只能说说信心所产生的力量。”宗教学,不仅研究宗教的现象,还思考宗教的本质。
作者简介
王晓朝,祖籍安徽桐城,1953年生于上海,哲学博士(英国利兹大学),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已出版《基督教与帝国文化》、《神秘与理性的交融》、《罗马帝国文化转型论》、《教父学研究》、《传统道德向现代道德的转型》、《柏拉图全集》、《上帝立在》等著译19本,论文百余篇。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前言
第一讲 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
一 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
二 宗教学的分支学科与发展
三 宗教的界定
四 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第二讲 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一 原始宗教的产生
二 宗教与神话
三 宗教与崇拜
四 宗教与巫术
五 原始宗教的特点

第三讲 古代民族宗教
一 主要民族宗教的形成
二 古代埃及宗教
三 古代巴比伦宗教
四 古代中国宗教
五 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

第四讲 宗教与古代哲学
一 宗教与希腊哲学的起源
二 神灵观念的理性希腊理性神学
三 希腊化时期的宗教与哲学
四 基督教接纳希腊哲学

第五讲 佛教基本知识
一 佛教的创立与发展
二 佛教的基本教义
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经典
四 佛教的主要礼仪

第六讲 基督教基本知识
一 基督教的前身
二 基督教的诞生与发展
三 基督教的经典
四 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与基本礼仪

第七讲 伊斯兰教基本知识
第八讲 宗教的基本要素
第九讲 宗教的社会功能
第十讲 宗教与文化传播
第十一讲 宗教与道德
第十二讲 宗教与科学
……
主要参考书目
摘要
    国家宗教的仪典的性质和功能主要是为国家统治者提供神圣的支持。两河流域的宗教性礼拜和祭祀性活动主要有两种:
    靠前,是对神的礼拜和祷告。占代巴比伦的神作为国家的保护者,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提供神圣的支持,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就使得国王对神的礼拜和祈祷活动成了国家宗教的正式仪典。国王除了定期性地到神庙礼拜以外,如遇临时性的事件还随时去神庙向神祷告,祈求保佑与支持。尼布甲尼撒王向太阳神祈祷的事项,是要求神保佑他子孙众多,寿命长久,王位稳固,政权永存,在战场上保护他的士兵。他在向马尔都克神祈祷时,把马尔都克称为“万有的主”赐给他生命和国家的统治权,虔诚表示要顺从神的天命。国家每遇灾难,都被认为是由于开罪神灵,惹起神怒所致。国王则常在此时向神认罪.请求宽恕。
    忻祷仪式要奉献可供神食用的祭晶。祈祷者对神的虔诚和热情往往通过盛放祭品的容器的珍贵程度显示出来,其中有石制的花瓶和金制的船形容器?除此之外,还有供神使用的圆柱形图章和武器之类礼品。
    第二,是季节性的祭仪。古代巴比伦各城市都规定有自己的举行宗教祭祖活动的节日和年历。月份都以当地所庆祝的宗教节1:1命名。只是到了公元前二千年,尼普尔的年历才被普遍接受。年历所定的宗教节日,一般都是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季节。如:庆祝拴上犁头的仪式、解开犁头的仪式、收获仪式等等。在宗教节日里,王后有时要遍访她的领地,向诸神和被认为具有神力的已故行政官吏呈献大麦、麦芽和其他农产品。
    春天的一系列祭仪实质上是祈求丰收的丰产仪式,收获节日则是具有感恩性质的仪式,这类仪式通过戏剧形式表演出来。常常是行政首脑和优选的女祭司扮演两个神,通过他们的结合来象征性地表达对丰产丰收的愿望。
    在巴比伦帝国的后期,新年是重要的节日,在特殊庙宇中进行。起初,它是与播种、收获有关的农业节日,后来变为新国王加冕和授权的仪式。在巴比伦城,这个节日被用来庆祝神话中太阳神马尔都克战胜深水女神提阿马特的故事。除此之外,还有每个月的新月节。第七日、第五日和第二十八日。很后一个节日是当看不见月亮而认为它死了的时候。这些节日明显地具有丧葬仪式的性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