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企业战略差异对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

企业战略差异对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

  • 字数: 3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李高波
  • 出版日期: 2024-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18561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战略差异作为一种特殊的战略定位,如何以及怎样影响企业融资行为,是战略与公司财务领域重要的研究话题。本书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融资结构、融资期限、融资成本三个方面实证考察企业战略差异的融资效应。研究发现:随着战略差异程度的提高,公司降低了债务融资,延长了债务期限,推升了融资成本。本书的贡献在于,首先,基于战略定位视角,为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其次,基于公司战略的“全局性”高度,为其战略差异之经济后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及经验证据;最后,基于影响机制视角,就战略差异对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有益拓展。
作者简介
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研究企业融资行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作为企业资源配置的行动指引,企业的既定战略及其变化如何影响其融资行为?其影响机理怎样?二者关系受到哪些因素影响,这些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基于规范研究方法,结合财务弹性理论、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理论和流动性风险理论等经典财务与金融理论,借鉴心理学领域的感知风险理论等,尝试构建战略差异影响企业融资行为(融资结构、融资期限和融资成本)的理论分析框架,从逻辑上阐明战略差异影响企业融资行为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条件;基于制度背景及其描述性分析,利用2000-2017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相关数据,运用实证检验方法,对本文理论预期及其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研究结论:第一,通过考察战略差异对融资结构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定位差异显著影响其融资结构,随着战略差异程度的提高,企业减少了其债务融资水平;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战略差异通过提升企业的财务灵活性与债务融资成使战略差异减少了债务融资;异质性检验发现,战略差异对于企业融资结构的负向影响在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更低的地区和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第二,通过考察战略差异对融资期限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显著影响其融资期限,战略差异程度越高,企业融资期限越长。机制检验表明,战略差异会触发企业流动性风险,战略差异程度高的企业更倾向增加资产流动性,以应对战略差异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异质性检验发现,战略差异对融资期限的正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非四大审计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第三,通过考察战略差异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对于偏离行业战略的企业,战略差异显著影响其融资成本,随着战略差异程度的提高,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机制检验发现,战略差异程度更高的企业其现金流波动更高、融资约束更明显,从而进一步推升了融资成本;异质性检验表明,战略差异对融资正向影响在处于低竞争地位和高财务困境的企业更加显著。本文的差异化贡献或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本文基于战略定位视角,为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其次,本文基于企业战略的“全局性”高度,为其战略差异之经济后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及经验证据。最后,本文基于影响机制视角,为战略差异对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有益拓展。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核心概念界定与分析
1.3 研究方法与章节安排
1.4 研究创新与研究意义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2.1 企业战略的经济后果研究
2.2 融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3 企业战略对融资行为影响研究
2.4 研究现状评价
第3章 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框架
3.1 财务弹性理论
3.2 权衡理论
3.3 感知风险理论
3.4 流动性风险理论
3.5 代理理论
3.6 信息不对称理论
3.7 理论研究内容与论证思路
3.8 实证研究内容与论证思路
第4章 企业战略差异对融资结构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 研究思路与模型设计
4.4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4.6 拓展性检验
4.7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企业战略差异对融资期限的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5.4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5.6 拓展性检验
5.7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企业战略差异对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6.4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6 拓展性检验
6.7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