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 中华帝国在东亚南部的建立

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 中华帝国在东亚南部的建立

  • 字数: 2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 (俄罗斯)马硕
  • 出版日期: 2024-05-01
  • 商品条码: 978754732323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4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从全新视角构建中华帝国的形成过程 传统观点认为,中华帝国的形成是自上而下征服的过程,本书则将帝国视为一种互动网络,分析网络中多元主体的作用,挑战了中华文明起源于北方中原的单一中心范式。 重新认识东亚南部在早期中华帝国形成中的地位 本书以东亚南部作为研究焦点,建构其在帝国网络形成过程中的主体性,纠正早期中华帝国研究中“重北轻南”的倾向。 重写秦史的里程碑之作 在宏观层面,通过研究区域间交流的模式与互动网络变动的性质,以理解秦帝国扩张的方向、过程及结果;在微观层面,探讨了秦地方政府在南方的活动,是如何通过改造人口流动与资源转移的模式,以及促进地理与环境知识的积累,从而影响帝国社会经济的。 文献翔实,言必有据 广泛运用里耶秦简等出土文献、传世文献以及考古资料,吸纳多项近期新研究成果,学术视野广阔,学术分量厚重。
内容简介
本书以秦汉帝国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试图证明中华帝国的建立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过程,展现了长江以南早期区域间交流的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了中华帝国扩张的方向。本书的首要目标之一是,根据传世文献、考古证据、出土法律文献及里耶档案文书等大量资料,将有关长江以南中华帝国早期势力的广泛且多元的文献证据,与重构公元前后数百年间东亚南部互动空间的历史学、考古学叙事相结合。本书主要关注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向长江以南扩张及紧随其后的一段时期,从网络视角探讨了帝国的形成,并将其视为根植于东亚大陆上,通过文化、经济与政治军事关系联系起来的各社群之间长期互动的过程。对于中华帝国克服恶劣环境、瘟疫及后勤方面的困难,以巩固对长江以南亚热带地区的统治而言,这一网络被证明至关重要。本书也首次探讨了古代东亚帝国网络与远距离互动框架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怎样塑造了中华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轨迹及其对欧亚全球化的参与。《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共8章,围绕早期帝制国家的形成、世界体系模型的适用性以及对帝国的比较研究所展开的讨论,对东亚研究、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马硕(Maxim Korolkov),俄罗斯历史学者,1984年生,200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历史学系,2011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历史与东亚研究博士学位,2015—2017年先后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京都大学、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专攻先秦晚期至早期帝制中国历史,研究聚焦于古代至中古东亚帝制国家形成时期的经济与制度变革,以及帝国边疆区域历史。现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前现代中国史助理教授。著有《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中华帝国在东亚南部的建立》(The Imperial Network in Ancient China: The Foundation of Sinitic Empire in Southern East Asia, Routledge, 2022)、《古代东亚南部的制度与环境:公元前3000年—公元300年》(Institutions and Environment in Ancient Southern East Asia, 3000 BCE–300 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Elements series,即将出版)。译注有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奏谳书》(俄文)。正在研究由德国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课题“开创中国经济:中华帝国形成时期的经济变革(公元前4世纪—前2世纪)”(“Inventing the Chinese Economy: Economic Change in the Formative Period of Chinese Empires, Fourth to Second Century BCE”)。 尹嘉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与日本京都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法律史。
目录
中文版序尤锐(YuriPines)i
致谢i
插图目录v
表格目录vii
历史年表viii
第1章导论1
理论框架:网络、世界体系、边境6
学术背景:研究东亚南部的新方法10
秦帝国的兴衰:被忽视的成就与悲剧?14
看待秦帝国的两种视角16
出土文献及其背景22
内容概要24
第2章帝国之前:长江中游的互动空间47
地理概况49
长江中游互动空间的出现51
从互动空间到领土国家57
结语:互动、巩固与扩张69
第3章战国时代秦的南向扩张87
一个意外的战略转向?88
从连通到征服89
南下:秦国抵达长江中游98
对楚国的战争(公元前4世纪中叶至公元前221年)100
整合长江以北所征服的领土104
结论:帝国扩张的长期视角108
第4章秦帝国在南方:领土、组织与挑战121
故地与新地:秦帝国领土123
多变的南方边疆129
长江中游以南的行政组织132
来自内部的挑战:叛乱、动荡及人口控制137
结论:内部分裂?142
第5章南方的地方行政155
秦征服前夕的酉水流域157
迁陵县的领土行政160
聚落与里165
强制移民与非自由民170
政府支出与货币化176
结论:国家权力的地方维度179
第6章资源与资源开发191
农业资源193
金属204
植物、动物与野生动植物制品207
结论:帝国的原料212
第7章秦以后的南方边境227
秦崩之后:公元前2世纪初的东亚政治空间229
汉朝对南方的重新征服239
帝国网络的成熟:汉帝国在东亚南部的人口、政治与经济地理243
结论:帝国网络与中华帝国南方轮廓的波动253
第8章结语网络、帝国、世界体系:东亚南部与早期中华帝国的动态273
东亚世界体系的形成:从帝国网络到世界体系?274
超越边疆:东亚南部半外围地区的转型及中华世界体系的发展280
附录297
1迁陵县人员来源297
2迁陵县稟食记录305
3公元2年至156年间南方诸郡户籍人口的增长315
参考文献319
索引359
译后记3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