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域绘画·10(纸本·幢幡)(西域绘画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

西域绘画·10(纸本·幢幡)(西域绘画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马炜,蒙中 编著
  • 出版日期: 2009-11-01
  • 商品条码: 9787229006358
  • 版次: 1
  • 开本: 8开
  • 页数: 32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西域绘画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
内容简介
《西域绘画10:纸本?幢幡》主要内容:幢幡,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一般是佛寺或道场之前高大幢竿所垂挂。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长帛。幢幡是藏经洞绘画藏品中数量很多的。经过斯坦因记载的约有230件(含残本)。约有179件丝绸幢幡、42件麻布幢幡和9件纸幢幡。

些幡从形制上可分为多足悬板幡和双足燕尾幡两个大类,尺寸相差较大,高度从几十厘米到两三米不等,所用材料包括丝、棉、麻等织物。并施以画、染缬、刺绣等
装饰工艺。幢幡主体通常为窄矩形,上面一般画着单个神祗或者纹饰,也有个别成组的图案。它们背面多画着和正面一样的内容。丝绸的幢幡几乎都是用透明的纱,
染的颜色较精细。因此正面勾勒的线条能清晰地透到背面。完整的幢幡顶上有三角形顶饰,便于悬挂,材质一般和主体相同。不少顶饰画着与其整体相适应的图案,
也有留白或用绣品或纺织品做替代。顶饰的边,多是精美的织锦条。厚度远远大于主体的丝绸。这种处理,有利于承受整个幢幡的重量。在主体部分的上下,各有一
条竹棍或者木条,作为整个幢幡的横向支撑。顶部竹棍、木片连着三角顶饰,底部则用竹棍、木片穿在一条长菱形带子中间。将幢幡挂起来后,人们可以看到正背两
面的画面。菱形带子下面,挂着一条长长的丝绸、麻布(与主体材质相同)的材料,与幢幡等宽,纵向则分成二、三或四条,上面有些画着简单的单色植物图案。底
端绕在一条细竹篾上,然后粘在一块扁平的彩绘木板上。木板上面通常也绘有植物图案,作用是将下垂部分拉直,还可以卷起来,就像卷轴画一样,方便运输和收
藏。幢幡顶三角形底部的木条两边,挂着两条无图案的长带,和主体材质一致,我们称之为流苏,在风中,它可以自由地摆动,既不影响画面,又可增加幢幡的动感
和生气。
摘要
    花马纹幡
    这幅用银泥绘制的幡画,银泥已经氧化变色,但其金属的光泽仍保留至今。这件幡缺两侧的幡尾,镇板也已掉下。幡头、四根幡脚都大致完整。画
    上两只小鸟衔着两段花向上飞翔。花枝纹样非接近写实的描写,具有唐代卷草纹样的气韵,流畅而华美。鸟的造型也和同时期长沙窑瓷器上鸟纹风格接近。可以看出
    这一时期的艺术尚好。幡顶的三角形中,绘有色彩艳丽的西番莲纹样。撑开幡顶的竹棍依然保留着。幡脚部分是用一种极为稀疏的纱质织物做成,绘着小的花纹。使
    用的颜料应该是同样的银泥。从这幅幡画的题材来看,表现的应该是栖息于西方净土的神鸟。敦煌藏经洞的这批幡,当初是用来挂在石窟寺内厅、过道或者前厅游廊
    上的。形制狭长,一般都有华盖和三角形顶饰,这样才方便悬挂。在风中摆动时,两面都能看见图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