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评论导向

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评论导向

  • 字数: 29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 作者: 范玉刚
  • 出版日期: 2024-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905436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92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新时代文艺评论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这个问题,首先要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这要求我们要把文艺工作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世界秩序的变动中来理解和定位。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艺评论导向?事实上,任何文艺批评都蕴含一定的思想倾向,体现为具有普遍意味的价值观,同时因受到历史语境的影响,而呈现出差异化的批评标准。新时代文艺评论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自觉“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以精品为诉求指向中引导文艺创作向着经典化和时代艺术高峰迈进,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作者简介
范玉刚,文学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基地主任,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特聘教授,原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博导,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读专家等社会兼职。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18项,出版《睿思与歧误——海德格尔后期审美之思研究》《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文艺美学话语重建研究》《欲望修辞与文化守夜》《文艺学的境遇及其范式转换》《西方美学专题十五讲》《文化强国战略视野中的文化产业研究》《新时代的文论与审美之思》等专著10部,在《哲学研究》、《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动态等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42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70多篇。多次获得中央党校科研创新优秀奖,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教学优秀奖,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奖励。
目录
总序
前言
以胸怀“国之大者”的敬畏之心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
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评论导向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重要论述的人民性研究
以文艺的人民性引导艺术创新
文艺的“人民性”内涵阐释
“人民是文艺之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视角解读
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现代文明理念
——抗疫文艺的家国叙事与大国担当
文艺在高扬人民性中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文艺视角解读
正确理解文艺与市场的关系
——对“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解读
文艺精品和艺术生产机制创新
贰 文艺评论向经典致敬
在双重视野融合中洞察《讲话》的问题性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讲话》的话语表达逻辑与方法论启示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试析“红色经典”再生产对公民的询唤
新时代“红色经典”的创作及使命
“红色文艺经典”的现代性内涵阐释
叁 文艺评论要倾听时代的声音
以“一个人的计划”讲述新时代之新的故事
——对老藤《北爱》的一种倾听与解读
文学可以为脱贫攻坚贡献什么?
——对长篇小说《战国红》的一种解读
现实的人性与精神的涅巢
——长篇小说《天乳》的新现实主义解读
今天文学仍要以现实主义精神向时代发言
——对谷运龙长篇小说《两江风》的点评
“土地”意象的现代审美创造
——评叶炜的长篇小说《后土》
泰山何以成其大
——对纪录片《大泰山》的一种文化密码解读
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达
——民族歌剧《沂蒙山》的价值分析
《1921》:在大历史逻辑中讲述开天辟地的青春故事
文艺片发展亟须健全艺术生态
现实主义电影与社会主流价值传播
结语
强化批评精神,增强使命感
——关于建构中国形态的文艺评论的一点思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