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经营业绩评价从入门到精通

经营业绩评价从入门到精通

  • 字数: 2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李丽 编
  • 出版日期: 2012-09-01
  • 商品条码: 9787111394051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22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经营业绩评价从入门到精通》是会计知识的普及读物,主要适用于没有会计专业基础的经营者及创业者,也可用作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入门教材和社会财务知识培训班的教材。通俗讲解,重点难点,举例详说,带你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经营业绩评价知识。
内容简介
《经营业绩评价从入门到精通》由李丽主编,体现了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过程。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合理评价得以确认。企业经营得再好,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合理、恰当的评价,其本身不但得不到确认,而且还会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与壮大,甚至会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发生偏差乃至“误导”。 《经营业绩评价从人门到精通》主要讲述了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程序与方法,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提供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会计工作者提供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渠道,为新入职的会计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学习指导。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
第一节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内涵
第二节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作用
第三节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组织与领导
第二章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标准
第一节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标准的要点
第二节 企业业绩评价的定量指标评价标准
第三节 企业业绩评价定性指标评议参考标准
第四节 评价标准的选用
第五节 经营业绩评价标准实例
第三章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指标
第一节 企业业绩评价的定量指标
第二节 企业经营业绩定性指标评议参考指标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与运用
第四节 平衡计分卡体系的应用
第四章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方法
第一节 评价指标及权数
第二节 评价标准
第三节 企业业绩评价计分方法
第四节 评价结果及其比较
第五节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案例
第六节 其他客观赋权法
第七节 评价报告
第五章 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
第一节 成本中心的知识要点
第二节 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
第三节 费用中心的业绩评价
第四节 成本中心的建立
第六章 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
第一节 利润中心的知识要点
第二节 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过程
第三节 利润中心的绩效考核指标
第四节 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程序
第七章 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
第一节 投资中心的知识要点
第二节 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过程
第三节 投资中心业绩评价综合案例
摘要
    第一节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内涵 1.业绩 业绩是指完成的事业、建立的功劳或者重大的成就,也称为绩效、成效等。业绩代表着一个组织通过高效果和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成的组织目的。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其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集中体现在经营业绩上。根据活动主体的不同,业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一位研究生在校期间的业绩可以表现为各科成绩以及完成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生产部门的业绩表现为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成本的节约程度等。 2.评价 评价,顾名思义就是评估价值的意思,同时,它也有确定或者修订价值的含义。更确切地说,评价是一个过程。评价作为判定人或事物价值的一种观念性活动,它的过程根据先后顺序可以相应地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确定评价目的、选定评价标准(或评价参照系统)、决定评价情境、设计评价手段、利用评价结果。由此可见,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评价对象的判断过程,也是一个利用综合计算、观察和咨询等多种方法进行复合分析的过程。评价的主体是人,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存在,所以评价也是人类进行主观判断的一个过程。 由于不同人的认知能力、道德水平、评价方法的不同,导致对于同一事物的评价结果往往也会大相径庭:认知能力强、道德水平高、评价方法科学的人,对事物的评价更容易接近客观事实;反之,则与实际相差甚远。所以,如果希望得到更加正确的评价结果,就需要在评价的过程中遵循公认的价值准则,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3.业绩评价 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特定事物的业绩和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评判。 业绩评价的参照物包括:与过去进行比较、与预定计划进行比较、与特定的参照群体进行比较、与所花费的成本进行比较。其中,与过去、预定计划进行比较可以概括为事物自身的纵向比较,而与特定参照群体进行比较则是横向比较。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比较,业绩评价始终是一个对特定主体某项结果的具体对比判断。 第二节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作用 一、衡量功能 企业业绩评价是科学的“度量衡”,能够使评价主体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出问题所在,对评价客体进行全面、客观的总结,得出妥善的解决方法和改善措施。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基本功能,衡量功能通过各种评价指标的测算,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状况,并且将测算指标值与企业的历史状况、管理目标、同行业发展水平等进行综合对比,综合、公正、全面、客观地反映和衡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考核管理功能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应渗透企业的各个层级、各个部门,从高层管理人员到每位员工,通过绩效管理体系,考核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决策水平、道德素质等方面。 三、引导和促进功能 引导和促进功能是企业经营评价的重要功能。不论评价结论的好坏,都会对企业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业绩评价,将企业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以充分调动员工和管理层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挖掘潜力功能 通过横向、纵向的考核,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和可以继续加强发展的地方,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企业业绩。 第三节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组织与领导 一、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的构建原则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定量评价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优选的优势是形式的直观性和结果的可比性。但是定量评价所依赖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会计报表提供的历史性静态文件,这本质上属于一种短期业绩的计量,容易助长企业经营者的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重心正由实物资本转向技术、知识、人才等无形资本,因此在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时,应该关注企业的市场价值、品牌价值、新产品开发等反映创新能力的非财务指标。将传统的财务指标定量评价与非财务指标的定性评价相结合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必然趋势。 2.科学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原则 业绩评价作为主观反映客观的工具,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理解有关经济范畴,并正确分析客观对象的数量特征,据以将经济发展的规律反映到评价系统设计中。科学性原则要通过业绩评价内涵的正确性、指标体系设计的完备性、数学处理方法的逻辑严密性等方面体现出来。同时,由于经营活动和业绩评价本身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真实反映企业的业绩水准,就必须建立一个全面反映各有关要素和各有关环节的、能综合揭示企业业绩的评价系统,分别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客观评价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收益质量、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等方面状况,全面实现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目的。 3.体现企业战略目标原则 企业战略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的理性选择,战略目标是企业未来战略的指示器,通过它反映企业的发展态势。平衡计分卡以企业战略为核心,考虑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它所强调的不仅仅是业绩评价,而是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揭示企业的战略标识,符合业绩评价由计量观向管理观的转变趋势。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要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组合逻辑,实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 4.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要求评价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均可从现有的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数据中获得,以这些可验证的资料为基础,才能使评价结论不偏不倚。鉴于我国评价结果使用者的素质不等,评价过程和结果的表述形式应符合我国人的思维习惯、文化特征与价值观念。可操作性应是设计业绩评价系统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离开了可操作性,再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评价系统也是枉然。因此,评价系统设计要本着定义明确、简明扼要、结构合理的原则,在现有条件下,便于评价人员理解和填报,正确使用评价结论。 5.对比性原则 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数字是相对很好的衡量工具,但缺乏对比的基准数字资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企业业绩的大小,只有与其过去记录、预算目标及同业水准等加以比较,才能显示出业绩的优劣。所以,在评价与考核企业业绩时,将其实际经营结果所产生的数值与一定的基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才有意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