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寻找六边形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精选版

寻找六边形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精选版

  • 字数: 14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美)施坚雅 著 刘东 编 史建云,徐秀丽 译
  • 出版日期: 2024-05-01
  • 商品条码: 97872142906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总结传统中国社会运行的普遍规律,为中国研究建立空间模型。2.周其仁、赵鼎新、王笛联袂推荐。北大、人大、南开课堂推荐。3.绝版20多年,全面修订再版。
内容简介
1949年,康奈尔大学年轻的博士候选人施坚雅怀着对中国研究的热情来到战争中的四川,安顿在成都西南的高店子,展开了对中国乡村的田野调查。他努力学习四川话,住进农户家中近距离体验乡村生活,也常常坐到茶馆里与人聊天,观察中国社会的运行方式。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对从市场角度研究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逐渐从市场运作中发现了理解中国社会的密码。
基于在高店子的田野调查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施坚雅在本书中引入“中心地”“六边形模型”等概念,剖析传统中国乡村社会及其现代变迁,提出了著名的市场体系理论和基层市场社区理论,跳出行政划分的范围,为中国研究开拓了新局面。本书是施坚雅模式的理论起点和基础,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领域产生了广泛反响,至今仍是中国研究绕不开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著者:施坚雅(G. William Skinner,1925—2008)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汉学家。1954年获康奈尔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多所名校。198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3至1984年任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一生致力于人类学、人口学、社会学、历史经济区域等领域的研究,其所创立的施坚雅模式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著有《泰国华人社会》等,主编《两个世界之间的中国城市》《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并发表大量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海外华人的论文。译者:史建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译有《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民发展,1890—1949》《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等。徐秀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担任《近代史研究》主编、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联合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近代地方治理与民间社会,主要著作(包括合著)有《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我是一个中国的美国人——李敦白口述历史》等。
目录
英文出版者重印说明1
序1
第一部分5
一、市场和中心地5
二、周期性和集期12
三、作为空间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市场结构23
四、作为社会体系的市场结构43
第二部分61
一、传统的变化61
二、现代的变革83
第三部分108
一、社会主义中国的农村市场108
二、市场社区与农村人民公社135
征引外文书目161
译后记167
修订再版后记169
附录对施坚雅市场理论的若干思考(史建云)17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