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南怀苏编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南怀苏编

  • 字数: 253.00千字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立信会计出版社
  • 作者: 南怀苏 编
  • 出版日期: 2012-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293506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6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目前的奇迹。 
内容简介
南怀苏编著的《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讲述了:唐诗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它如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数不尽的珍宝。历代人吟之诵之,借此体味人生苦乐,感悟生活哲理,议论社会时弊……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的选编,参照了多种唐诗选本,提取各家精华,旨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唐诗读物,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
摘要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诗通过对妇女为征人赶制冬衣的描写,表现了妇女对征人思念之情。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诗人以景开篇,描写长安城中家家户户的妇女赶制衣服的忙碌场景。“一片月”,表明月光朗照。一片皎洁的月光将夜晚照得如同白昼,趁着这月光,家家户户的妇女们都在忙着为征人赶制冬衣,诗人联想到妇女们一边捣衣一边思念在外远征的丈夫,因而,这砧砧捣衣声包含了多少思妇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之情啊。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这两句承接上文直接抒情,在这明月朗照的秋夜,秋风吹拂,但这清风也吹不掉思妇对征人的思念之情。“吹不尽”,突出了思妇绵长而深沉的思念之情。“总是”两字,使诗中的思念之情更加绵长深远。秋月、秋声和秋风联系在一起,浑然一体,没有一句见思妇,但思妇内心绵绵思愁全包含在了这景中。情景相融,更烘托了思妇的“玉关情”。
    0000>>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人生情思<<“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诗人在很后两句说出了思妇们的共同心声,什么时候战争才能平息,我的丈夫停止远征呢?这是多么深沉的一问,让人读来荡气回肠,饱含了思妇们对和平的渴望。而以问句结尾,诗人把读者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本首五言古诗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对停止战争的渴望,而是巧妙地借千万思妇之口表达这一心愿,更具有感染力,读来让人心灵震撼,说服力更强。
    后人点评
    王夫之: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卷一)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闺情诗,描写了春季秦地少妇思念在燕地戍边丈夫的痛苦心情。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诗人开头信手拈来,写思妇眼前的景色。燕地的青草才刚刚冒出绿芽,而秦地的桑叶,压低了绿色的枝干。诗文中细微的景色变化暗示了思妇和征夫之间相隔遥远。而靠前句当是思妇看到秦地景色而想象出来的,春景可能勾起思妇和丈夫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思妇内心应该是很不平静的。诗人在开头用相隔遥远的燕秦之地的景色起兴,为下边的抒情做铺垫。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思妇见到早春的景象,不由得触景生情,想到远在燕地的丈夫,远方的夫君盼望着回来团聚的时候,就是妇人思念断肠时。在同一时间两人心灵有感应,这突出了两人心有灵犀,相亲相爱。丈夫想要回来时,妻子应该是很好高兴的,为什么还有“断肠”之说呢?这就像是开首两句的“燕草”和“秦桑”一样,燕草刚刚冒芽,秦桑叶已经低垂。丈夫思归时,妇人已经思念到断肠了,两相对比,强烈地表现了思妇内心苦苦的思念之情。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很后诗人又由抒情写到景。思妇独守闺房,很寂寞,看到春风吹拂帏帐,撩拨着思妇思念,这怎能让人忍受呢?所以有这两句话,春风我和你并不相识,为什么要闯入我的罗帐?思妇竟然连春风都不允许进入罗帐,更何况是其他人呢?看似无意的描写,却精妙地展现了当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思妇虽然和丈夫相隔遥远,但是对丈夫的感情越发深厚,虽然丈夫相隔遥远,但是她忠贞不移。思妇的心理变化描写得很好细腻,语言委婉,真挚感人。
    君归而妇断肠,春风吹罗帐招来妇人的厌恶,整首诗都是看似不合理的情况,但细细分析,却是很真实的情感表露,让人读来深感思妇相思之苦。
    后人点评
    清人王夫之:字字欲飞,不以情,不以景。《华严》有“两镜相入”义,唯供奉不离不堕。(《唐诗评选》卷二)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月夜中思念家乡的情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诗人作客他乡时在夜里产生的错觉。诗人一个人在外漂泊,白日里思乡之情尚能够一时忘却,但是在这个月夜朗照的夜晚里,不禁让诗人思乡心切。诗人在夜晚睡梦蒙眬中恍惚看到照入屋中的月光,错以为是地上生霜了。这个“疑”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夜里蒙眬恍惚的样子。而“霜”字既表明了月光皎洁,又暗示了天气已经寒冷,所以,诗人一时有以为降霜的错觉,同时这个字也衬托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寂冷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接着诗人用一系列的动词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诗人逐渐从恍惚状态中清醒过来,看到疑似霜的东西原来是月光,他自然抬头望着明净的月亮,在这个凄冷的夜晚,明月不禁让诗人想到了家乡,想着这明月也照着家乡吧。诗人想着想着逐渐低下头陷入了思乡的沉思中。“低头”就表现了诗人处在沉思状态。“思”字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诗人此时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家乡的人和事,想到了家乡里一草一木……这个自然而恰到好处的结尾,意味悠远,余味无穷。
    这首五绝,文字表达自然流畅,没有一点雕琢之色,浅显易懂而又意蕴深远。句子之间连接紧密,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因此这首诗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后人点评
    宋人刘辰翁:自是古意,不须言笑。(《唐诗品汇》卷三十九)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会。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这首诗是以一位少妇回忆自己和丈夫的结合到离别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少妇对远离家乡丈夫的怀恋。
    前六句(从“妾发初覆额”到“两小无嫌猜”),主要描绘了少妇和丈夫幼时一起玩耍的活泼快乐、天真可爱的形象。表现了少妇和丈夫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折”、“剧”、“骑”、“弄”这些动词将两人童年时可爱的形象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很好形象生动,文字活泼欢快。
    接着诗文以年龄为界限,描写了少妇的婚后生活。
    从“十四为君妇”到“千唤不一会”,描写了少妇刚刚出嫁时羞怯、可爱的形象。用笔细腻,刻画真实。
    从“十五不可触”到“岂上望夫台”,叙述了少妇婚后开始显露出幸福表情,和丈夫的感情亲亲密密、如胶似漆。同时这里用了尾生抱柱和望夫台这两个典故,强烈地渲染了少妇对丈夫忠贞不渝的感情。但是这样美满的生活没有过多长时间,一个“岂”字暗示后边的分别,起到了转折作用,诗文自然过渡到了下边的分别。同时这个字也暗含了少妇对和丈夫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的怀念和对与丈夫分别的无奈之情。
    从“十六君远行”到“瞿塘滟滪堆”,这四句描写的是丈夫远行,少妇在家日夜挂念的情景。少妇没有丈夫的消息,所以,心中思绪万千,突然想到了滟滪堆,那个地方很容易出事故。诗中精选了一个“滟滪堆”,生动地刻画了少妇内心的心理变化。仿佛正在眉头紧锁,担心丈夫的少妇就在眼前。“猿声天上哀”烘托了少妇内心的深深担忧。
    “门前旧行迹”到“坐愁红颜老”这八句,主要描写的是少妇苦苦等待和因景引发思念。在门前等待丈夫留下的踪迹,门前已经长了青苔,夏天过去秋天到了,少妇还在盼望、等待着丈夫归来,看到八月里的蝴蝶成双成对地在草间飞翔,不禁感叹时间流逝,容颜易老,所以,就更加盼望丈夫早归。“早”字突出了时间流逝之快,少妇不禁有些惊讶。这里诗人用委婉流利的语言表达了少妇思夫之情。
    很后四句是少妇对丈夫的直接倾诉,意思是什么时候你才能从三巴沿江回来,回来前先寄回书信来,我去迎接夫君不怕路途远,直到七百里外的长风沙。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强有力地表现了少妇渴望见到丈夫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少妇对丈夫热烈而深沉的爱。所有的回忆都是为这很后一句的直抒胸臆积累感情,很后一句将少妇内心强烈的爱意,畅快淋漓地表达了出来,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这首五言古诗叙事有血有肉,充满生活情趣,对少妇心理的刻画细腻、真实,融情于景,叙事和抒情结合,感情真挚动人、热烈奔放。
    后人点评
    清人爱新觉罗·弘历:儿女子情事,直从胸臆间流出,萦迂回折,一往情深。(《唐宋诗醇》)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