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趋势投资50年

趋势投资50年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挪威)拉斯?特维德
  • 出版日期: 2012-07-01
  • 商品条码: 9787203074755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趋势投资50年》由拉斯?特维德编著。 《趋势投资50年》讲述了: 在未来,以下这些趋势将影响你的投资结果: 2010年至2050年间,将有12-18次金融泡沫及崩盘、1-3次优选房市大崩盘、3-5次资本支出崩盘,以及8-10次库存周期。 2050年优选实质GDP是2010年的四倍,优选财富将成长300%,资产市场新增高达800兆美元。 中国2040年之前将成为优选优选经济体,之后印度将成为优选经济增长优选的动力来源。 我们不会耗尽任何一种大宗商品。农业技术正快速演化成一种资讯科技,生产力成长将大幅超越需求成长――尽管越来越多土地将用来生产生物燃料。能源和一些工业金属将出现短暂的供不应求,相关商品价格届时将急涨。 供给有限的资产或商品,包括能源、工业金属、主要品质品牌、数量有限的收藏品以及精华地段的房地产,可能是很好好的投资标的。 以下7个产业将有特别优异的表现:金融、房地产、资源产业、替代能源、基因级生物技术、资讯科技、品质品。 能源需求将极大刺激以下行业和领域:电网效能提升、能源节省、燃煤效率提升、深海钻油、能源回收、天然气合成油、大规模开采页岩气以及提炼焦油砂。 金融业将因新兴经济体逐渐建立信贷文化而受惠,此外,世界经济规模扩大三倍,金融业必须满足相关融资需求。 摩尔定律持续有效到2030年,起初是靠晶片架构日益微型化,2020年后必须靠水冷式立体晶片及多核心晶片设计继续提升晶片性能。 基因技术革命对生产力成长的贡献将等同于我们已目睹的资讯科技效应,这是人类历历史记录重要的探索工作之一。 房地产业每年为7500万人兴建新房子,并建造大量商用不动产,满足世界经济大幅成长的需要。 生活生产方面,人们仍贪图物质享受,但将花更多钱购买体验而非实体商品,更重视品质而非数量。 体验及“讲故事”的市场将快速扩大,各产业靠前业者将雇佣媒体专业人士,替它们创造并传播其故事。这种做法在运动、金融、品质品及食品和保健业将尤其盛行。 电脑、电子身份标识、电子感测器、机器人将无处不在;品质品需求成长5-10倍;软件将成为写软件的高手;一般健康检查的技术将大有进步,变得即快速又便宜。
目录
第一篇 经济周期50年
第一章 三种周期循环
第二章 通胀永远是货币问题
第三章 三年一个泡沫
第二篇 世界趋势50年
第四章 全球人口趋势
第五章 全球财富趋势
第六章 全球科技趋势
第七章 环境与资源压力
第三篇 投资趋势50年
第八章 概览
第九章 金融
第十章 房地产
第十一章 大宗商品
第十二章 替代能源
第十三章 基因与生物技术
第十四章 信息科技
第十五章 奢侈品
第十六章 生活方式
结语:回头看现在
附录:2010-2050年间百大事件
摘要
    因为《吓死人》是2007年出版的,该书未提及2009年的猪流感。如果我们将猪流感及核能(证实远比煤安全,因为煤已造成数十万人丧生,而且严重污染空气)算进来,那么1980至2010年间,我们总共经历了14场恐慌,也就是平均每3年一场。同期金融泡沫/崩盘也是平均每3年一场,这看似巧合,但两者有一个饶富兴味的共同点:《吓死人》两位作者指出,恐慌频发期是1980年代初开始的,和泡沫频发期恰恰相同。
    我已指出,泡沫频繁和近期新的通缩型荣景期有关但为什么恐慌频发期也在同一时间开始呢?泡沫是金融乐观情绪过度之谬,恐慌则是过度悲观之谬。乐观可带给人乐趣(直至市场崩跌),悲观则并不愉快,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常常过度恐慌且悲观呢?
    这或许有很深的根源。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社区及个人能力,一般是相当乐观的。例如,在被问到自己的驾驶技术是否比一般人好时,大多数人会说是。但是,人们对距离自己较远或不受自己控制的事物,则通常比较悲观。如果你问人们认为自己社区、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环境是好是坏,他们几乎总是认为社区的环境比国家整体好,而国家又比整个世界好。这情况几乎举世皆然。因此,议题愈不切身、愈笼统,人们愈是偏向悲观。
    这种悲观倾向,也可能是社会变迁加速促成的。近代之前,社会在许多方面是静态的,也就是说,人终其一生都不会经历结构变迁。你耕耘自己的田地,秋收冬藏,生死荣枯,循环不息,没有所谓通往未知将来的前进趋势。约莫百年前起,人们才会于在世期间目睹社会的明显变迁;如今变化的速度愈来愈快,社会就在我们眼前不断改变。这就像快速穿越雾气笼罩的黑暗森林――我们看见各种阴影与形状,听见自己无法接近理解的声音。我们于是幻想出野兽与怪物,填满心里的图像。当然,如果我们真的遭野兽紧追,例如身后就有一群饿狼逼近的话,我们就接近不会去担心远处奇怪的形状和声音。从前,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会有小孩夭折,而如果你感染肺炎或其他严重疾病,那你就凶多吉少了。
    现代社会恐慌如此多,或许也可以这么解释:我们需要这些恐慌。充斥恐怖、死亡与毁灭情节的电影卖座鼎盛,报纸上几乎总是坏消息居多,这种现象或许显得怪异。但是,在我看来,这接近是因为我们传承了战斗的基因,所以如果社会不再面临重大威胁,我们会自己制造一些出来。
    第三种解释则跟罪恶感、净化与宗教有关。许多人怀有根本的罪恶与污秽感,而这很可能是因为人常在动物本能与人类知识的两端挣扎不已。我们活着,但却是专享知道自己必将死亡的动物。我们杀生,但也可以感受到慈悲。我们自私自利,但也有道德观念。宗教借由忏悔、祈祷、斋戒及苦行苦修,为我们提供了自我净化的途径。视人类文明及生活方式为一种必须净化的罪恶,符合上述情感。
    社会是极为复杂的体系。经济学家一度认为,以理性的人互动产生可预料的均衡状态为假设,可研拟出经济及金融市场运作的很好模型(此学派称为古典经济学,后来称为新古典经济学)。如果你的数学公式假定人是理性的,你会期望所谓的“线性”(linear)关系。例如,若某商品涨价,你会预期人们买少一些。若价格进一步上涨,你会预期消费者进一步减少购买。
    如今相关观点远比以前微妙,人们一般认为,人虽然通常是理性的,但个人以至社会整体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做不理性的事。我们可以执拗地因为股价下跌而卖出股票,因为股价急升而买进,又或者陷入各种不理性的恐慌中。
    动力学以级联(cascades)、(自我增强的)正反馈环路(positive
    feedbackloop),以及“反抑制因子”(dis-inhibitors,自然的缓和力量遭抑制)描述此类情况。这些“非线性特质”(non-linearities)会影响描绘经济现象的统计模型。学者及财务工程师长期以来假定市场机率呈常态分布――又称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画出来是标准的钟形曲线。但是,受非线性特质影响,发生特别事件的风险高于这种模型的预测。人们谈论钟形曲线分布形态时,会以“肥尾”(fat
    tails)形容这种情况,而金融圈则。以“尾部事件”’(tail
    events)称呼特别事件。系统若有许多正反馈环路及尾部事件,通常会变得有点混乱无序,学术术语称为呈现“高维度决定性混沌”
    (highdimen-sional
    deterministic
    chaos)。但不是所有事物皆混乱无序,我们的经济、社会趋势、金融市场,事实上是周期、趋势及高维度混沌之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预测未来显然是很困难的事,但这当中很大一部分工作在于区分:(1)周期;(2)泡沫;(3)恐慌;(4)趋势。例如,当某种狂热开始形成或某个泡沫破灭时,人们往往会认为某个趋势已结束。1998~2000年间信息科技泡沫形成时,许多人认为“旧经济”将几近消失。
    而在泡沫破灭后,一些人认为新经济是个笑话。但那是华尔街的崩盘,不是商业大街的崩溃:网络泡沫从膨胀到爆破,信息科技的发展未曾停止,创新持续不断。金融周期转向了,但创新趋势则持续下去。2007~2009年次贷萨沙米香肠崩盘后,许多人认为迈向自由市场经济的趋势已终止,我则认为房地产周期转向了,但优选化/创新趋势持续不断。
    因此,辨明这些现象的确至关紧要,但有时并不容易。不过,个别现象愈是看得清楚,我们愈能看清大局。
    P35-3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