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经历血与火考验, 矢志爱国革命
一、酝酿成立革命组织, 开展反蒋革命斗争/ 3
(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和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 3
(二) 国民党左派酝酿成立新的革命组织/ 7
(三) 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11
(四) 开展反蒋革命斗争/ 18
(五) 邓演达殉难致武装起义受挫/ 22
(六) 开展“倒蒋抗日” 斗争/ 25
(七) 参与策动福建事变/ 27
二、响应《八一宣言》, 投身抗日斗争/ 31
(一) 对中国共产党认识的深化/ 31
(二) 响应中共《八一宣言》, 召开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 32
(三) 恢复发展各地方组织/ 35
(四) 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7
(五) 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9
(六) 召开第三次全国干部会议, 贯彻中共抗日斗争路线方针/ 40
(七)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投身全面抗战/ 43
(八) 致力坚持与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8
(九) 积极参加民主宪政运动/ 50
(十) 抵制国民党顽固派的拉拢与压迫, 坚持偏向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 52
(十一) 倡议并参与组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 53
(十二) 章伯钧等六位参政员访问延安/ 56
(十三) 中共肯定解委会的历史贡献/ 57
三、响应“五一口号”, 参与协商建国/ 60
(一)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61
(二) 积极参与和推进民盟改组/ 63
(三) 同国民党一党独裁作斗争/ 64
(四) 召开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 参加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69
(五) 反对加深中国战祸的美蒋勾结/ 72
(六) 投身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76
(七) 支援和参加人民解放战争/ 79
(八) 为革命献身的农工党英烈/ 87
(九) 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 / 88
(十) 参加新政协筹备与协商建国工作/ 91
(十一)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95
第二章 投身新中国建设, 参与社会主义改造
一、确立新的政治纲领和组织方针/ 101
(一) 召开第五次全国干部会议/ 101
(二) 进行全国党务整理/ 105
(三) 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 106
(四) 召开第六次全国干部会议/ 108
(五) 确立医药卫生组织发展重点界别/ 112
二、参与新中国国家建设/ 114
(一) 支持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114
(二) 拥护巩固人民政权的正义斗争/ 114
(三) 支持和参加“三大运动” / 115
(四) 参加“三反” “五反” 运动/ 119
(五) 拥护和支持过渡时期总路线/ 119
三、参加新中国国家政治生活/ 121
(一) 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工作/ 121
(二) 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22
(三) 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3
(四) 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 124
(五) 参加国家重要政治和国事活动/ 126
(六) 参加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政协工作/ 127
四、为新中国建设建言资政/ 128
(一) 建议民主党派参加土改工作/ 128
(二) 建议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129
(三) 提出知识分子团结改造的建议/ 130
(四) 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131
第三章 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经受住政治考验
一、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 137
(一) 深入学习“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 137
(二) 召开六届三次中央全会/ 138
二、坚持服务与改造相结合/ 139
(一) 经历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39
(二) 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40
(三) 贯彻服务与改造相结合的方针/ 143
(四) 召开七届二次中央全会/ 144
(五) 召开七届三次中央全会/ 146
三、经受住政治考验/ 148
第四章 实现拨乱反正, 投身改革开放
一、全面拨乱反正, 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155
(一) “” 后逐步有序恢复活动/ 155
(二) 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157
(三) 参与民主协商, 参加国家政治生活/ 159
(四) 积极服务现代化建设, 开展智力支边活动/ 160
(五) 为“四化” 建设献计献策, “三老上书” 助推中医药发展/ 162
(六) 协助落实各项政策, 建言知识分子工作/ 163
(七)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加强海外联络工作/ 164
(八)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巩固发展组织建设/ 165
二、投身现代化建设, 开创工作新局面/ 166
(一) 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立新时期政治任务/ 167
(二) 积极参加民主协商, 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170
(三) 开展咨询服务活动, 深化为“四化” 建设服务/ 172
(四) 加强海外联络, 服务祖国统一大业/ 173
(五) 全面加强组织建设, 推进领导班子新老结合与交替/ 174
(六) 持续加强思想建设, 努力提高党员政治素质/ 178
三、坚定政治立场, 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 180
(一) 召开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出服务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180
(二) 旗帜鲜明反对动乱, 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 183
第五章 推进参政党建设, 服务改革发展稳定
一、服务改革发展稳定, 加强参政党建设/ 187
(一)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的文件/ 187
(二) 参加民主协商, 积极参政议政/ 188
(三) 加强咨询服务, 深化智力支边/ 191
(四) 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 192
(五)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巩固和健全组织/ 193
第四章 实现拨乱反正, 投身改革开放
一、全面拨乱反正, 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155
(一) “” 后逐步有序恢复活动/ 155
(二) 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157
(三) 参与民主协商, 参加国家政治生活/ 159
(四) 积极服务现代化建设, 开展智力支边活动/ 160
(五) 为“四化” 建设献计献策, “三老上书” 助推中医药发展/ 162
(六) 协助落实各项政策, 建言知识分子工作/ 163
(七)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加强海外联络工作/ 164
(八)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巩固发展组织建设/ 165
二、投身现代化建设, 开创工作新局面/ 166
(一) 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立新时期政治任务/ 167
(二) 积极参加民主协商, 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170
(三) 开展咨询服务活动, 深化为“四化” 建设服务/ 172
(四) 加强海外联络, 服务祖国统一大业/ 173
(五) 全面加强组织建设, 推进领导班子新老结合与交替/ 174
(六) 持续加强思想建设, 努力提高党员政治素质/ 178
三、坚定政治立场, 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 180
(一) 召开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出服务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180
(二) 旗帜鲜明反对动乱, 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 183
第五章 推进参政党建设, 服务改革发展稳定
一、服务改革发展稳定, 加强参政党建设/ 187
(一)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的文件/ 187
(二) 参加民主协商, 积极参政议政/ 188
(三) 加强咨询服务, 深化智力支边/ 191
(四) 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 192
(五)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巩固和健全组织/ 193
(四) 关注民生,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252
(五)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巩固多党合作思想基础/ 255
(六) 巩固政治交接成果, 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 258
(七) 探索建立党内监督机制/ 266
第七章 践行新型政党制度,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
一、深化政治交接, 确立工作总体思路/ 271
(一) 习近平总书记走访农工党中央/ 271
(二) 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72
(三) 召开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76
(四) 确立农工党工作总体思路/ 280
二、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83
(一) 积极参加政党协商/ 283
(二) 着力开展参政议政/ 291
(三) 深入推进民主监督/ 300
(四) 扎实开展社会服务/ 306
(五) 积极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316
三、致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319
(一) 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319
(二) 扎实推进组织建设/ 325
(三) 切实强化履职能力建设/ 336
(四) 全面加强作风建设/ 343
(五) 着力深化制度建设/ 349
附录 大事记/ 353
后记/ 421
序言/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