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当代美国汉学家韩大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西方学者的眼光,从汉学文献史来勾勒西方汉学的发展与中国古典文献学之间关联的一部力作。韩大伟教授为学界提供了一部基本上从传统文献学分析的视角出发写成的西方汉学史。著作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导论,重点介绍了欧洲汉学的草创时期。具体又分作两章。第一章以明清来华传教士汉学家为主体,内容大致上相当于美国汉学家孟德卫(David E. Mungello)在《神奇的土地:耶稣会士适应策略与汉学的兴起》(Curious Land: Jesuit Accommodation and the Origins of Sinology) 一书讨论的内容。在第二章讨论了法国早期汉学的进展。第二部分是关于法国专业汉学阶段“汉学三巨头”的研究,分别是沙畹(Edouard Chavannes)、伯希和(Paul Pelliot)、马伯乐(Henri Maspero)。此外还论述了另外三个重要人物:考狄(Henri Cordier)、葛兰言(Marcel Granet)和高本汉(Bernard Karlgren)。第三部分重点讨论德国汉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如霍古达(Gustav Haloun)、福兰阁(Otto Franke)、劳费尔(Bernthold Laufer)等。第四部分讨论了包括英国和美国在内的英语国家的汉学发展,主要以马礼逊(Robert Morrison)、理雅各(James Legge)和翟理斯(Herbert Giles),以及阿瑟·韦利(Arthur Waley)、卜弼德(Peter A. Boodberg)、薛爱华(Edward Schafer)等人为核心。全书最后是一个总结性的结语。
作者简介
韩大伟(David Honey),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文学博士,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人文科学院教授。代表作包括《西方经学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南园诗社:广东文人文化与社会记忆的传输》(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3)。数年来潜心从事朴学,立志纂《中国经学史》,前三册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