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城市韧性的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中国城市韧性的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 字数: 2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黄杰
  • 出版日期: 2024-03-01
  • 商品条码: 97875218533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城市韧性水平日渐提升。然而,由于不同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扰动和未知风险空前多样,且各城市在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方面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从而导致各城市的韧性水平差异显著。而城市韧性的空间差异势必会对城市系统、城市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准确定量测度我国城市韧性水平,探究中国城市韧性的空间差异及驱动因素,可为“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韧性的提质增效及韧性城市建设的统筹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本书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城市韧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无论是在测度方法还是在研究内容上,中国城市韧性的研究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入。首先,本书使用2005-2018年我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我国经济板块划分成东中西三大地区以及南北两大地区,从经济、社会、生态、基础设施四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城市韧性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了我国城市韧性的综合水平;其次,运用二阶段Theil指数测算了中国城市韧性的总体空间差异,并依照东中西和南北方的空间尺度进行分解,进而揭示其差异大小及来源;再次,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Markov链等方法对全国和各地区城市韧性的动态演进趋势进行了深入探究;最后,从经济增长、市场规模、技术创新、对外开放、财政规模、金融发展6个方面出发,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识别各驱动因素在不同分位点处的作用大小和方向,以考察中国城市韧性时空演进特征的深层次原因,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中国城市韧性的具体路径。
作者简介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城市韧性水平日渐提升。然而,由于不同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扰动和未知风险空前多样,且各城市在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方面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从而导致各城市的韧性水平差异显著。而城市韧性的空间差异势必会对城市系统、城市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准确定量测度我国城市韧性水平,探究中国城市韧性的空间差异及驱动因素,可为“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韧性的提质增效及韧性城市建设的统筹推进提供有力支撑。本书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城市韧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无论是在测度方法还是在研究内容上,中国城市韧性的研究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入。首先,本书使用2005-2018年我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我国经济板块划分成东中西三大地区以及南北两大地区,从经济、社会、生态、基础设施四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城市韧性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了我国城市韧性的综合水平;其次,运用二阶段Theil 指数测算了中国城市韧性的总体空间差异,并依照东中西和南北方的空间尺度进行分解,进而揭示其差异大小及来源;再次,利用Kernel 密度估计方法、Markov链等方法对全国和各地区城市韧性的动态演进趋势进行了深入探究;最后,从经济增长、市场规模、技术创新、对外开放、财政规模、金融发展6个方面出发,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识别各驱动因素在不同分位点处的作用大小和方向,以考察中国城市韧性时空演进特征的深层次原因,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中国城市韧性的具体路径。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研究目标及内容
第三节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四节研究区域的地理概况
第五节本书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概念界定
第二节文献综述
第三节理论基础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中国城市韧性的测度及空间分布格局
第一节中国城市韧性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第二节中国城市韧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第三节中国城市韧性的空间集聚格局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中国城市韧性的空间差异及其来源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