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美学研究 第22辑

中国美学研究 第22辑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3-12-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334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6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美学研究》第22辑既具有创新性——不仅研究海昏侯墓新出土图像,也研究视觉神经科学对美术教育的影响,还涉及利奥塔、本雅明、伊格尔顿、托尼·本尼特等当代美学理论重要思想家;又充分延续继承了古往今来——从《淮南子》《文心雕龙》到朱光潜、蒋孔阳、曾繁仁等当代学者的文化遗产;且富于批评精神,如站在学术史高度对老子、康德美学的反省具有开风气意义。《中国美学研究》第22辑有益于美学研究的丰富与深化,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艺术理论的当代发展。各个栏目的文章专题性强,都很值得一读。
内容简介
《中国美学研究》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朱志荣主编,是一本以研究古今中外美学理论为主旨的学术辑刊。《中国美学研究》第二十二辑主要分为“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美学”“西方美学”“当代美学”“书评与综述”等几个部分,书稿质量较高,学术内容丰富。其中既有对传统山水、园林、诗画审美模式的研究,又有关于康德、斯特拉霍夫美学及先锋艺术的分析讨论,还有关于朱光潜、蒋孔阳、曾繁仁等当代学者理论成果的传承与反思。本书既有宏观体系的整体建构,又有对微观个案的具体分析;既强调美学研究的理论性,又重视其人文性,有力推进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化发展。
作者简介
朱志荣,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著作有《中国艺术哲学》《康德美学思想研究》《中国审美理论》《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等。先后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获得过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等奖项。
目录
【中国古典美学】
论“出”“入”的生态内涵与诗性思维 张思桥
老子思想的“反美学”立场 田义勇
《淮南子》审美感应论及其对中古审美文化的影响 方国武
论《文心雕龙》象喻式美学命题 吴建民
从物象到实相:般若空观与晋宋诗歌山水审美的自觉 王婧
诗意山水与理想之境:文徵明“东坡游赤壁”图中“赤壁”的呈现 何艳君
【艺术美学】
华夏神兽的创造与西汉中期的流行意识
——以海昏侯刘贺墓“蜚虡”兼容“黄龙”的麒麟神化形象之合理性为例 何丹
从“诗画互文”角度探讨宋代艺境的生成与嬗变
——以苏门木石绘画为中心 董赟
祁彪佳的园林美学思想及其体系化建构 于文蔚 周群
作为“框”的博物馆展览
——场所对“转变为艺术”的作用 李精明
【西方美学】
《判断力批判》的三重大任及其美育意蕴
——兼论“美育到底育什么”这一根本议题 李伟
“世界是有关联的整体”:斯特拉霍夫的美学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季明举
杜威哲学对当代新类型公共艺术的解释力及价值 戴兴达
作为间性的“空间”:南斯拉夫文艺美学中地理空间意识呈现模式的递变 孙婧 张成华
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康德审美自律论的政治阐释及其缺失
——以伊格尔顿和托尼·本尼特为中心 范永康
作为问题史的艺术批评
——再论本雅明《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理论阐释意义 徐锦辉
崇高和先锋派艺术的政治性
——论利奥塔如何“重写”先锋派 夏开丰
形式的力量:西方“美的回归”思潮探析 和磊 孙盛辉
【当代美学】
“直觉”与“意象”概念的跨文化变异与重生
——以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为例 姜智慧
从人性论到“心性美学”
——理解徐复观思想的两个维度 刘建平
中国文艺美学研究的守正与创新
——论蒋孔阳的先秦音乐美学研究 刘涛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建构 尹传兰 刘锋杰
视觉神经科学交融美术教育的思考 彭泰祺 丁月华 王静文
后人类时代的“主体”转向与自然审美 李云舒
【综述与书评】
《中国艺术哲学》俄文版图书评介 [俄]波·安·科马罗夫斯卡娅著;欧萌莲译
稿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