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框中世界
第一编 理论嬗变篇
第一章 众声喧哗:回顾框架研究的争议与迷思
第一节 智识贫瘠:框架理论与传播研究的共同命运
第二节 好理论,最实用:框架研究之繁荣成就了“优选的时代”
第三节 房间里的大象:典范破碎之“最坏的年代”
第四节 问题意识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定义的钟摆:在理论化与操作化之间
第一节 中西方学术社群的十一个框架定义
第二节 框架定义演变的理论化与操作化争鸣
第三节 本书采认的译法、机制及概念
第三章 向中文旅行:媒介框架理论的中国本土化
第一节 台湾的“恋曲一九九九〇”:政治大学框架研究“三驾马车”的黄金年代
第二节 春风吹又生:大陆传播学界框架研究方兴未艾
第三节 星星之火:香港、澳门及海外地区的中文框架研究
第四章 革命之路:科学典范转移与框架研究典范变迁
第一节 重访恩特曼:一个被误读多年的学科振兴纲领
第二节 重新定义“典范”:基于《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解读
第三节 社会科学、传播学科以及框架理论的典范考
第二编 落地扩散篇
第五章 研究问题与方法设计:以“生命故事访谈”探索“时空”谜题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是“破碎的典范”还是“大师型理论”?
第二节 方法论的考虑:寻找后设理论的提议者
第三节 研究总设计:当“关键研究者”遇上“生命故事”与“时空框架”
第六章 简笔:中国关键研究者的群像轮廓
第一节 系统性:学经历覆盖在华之旅的主要地理区间
第二节 正相关性:编码排序吻合教龄、年资、研究成就
第三节 动态性:作品定性有别,兴趣异动不居
第七章 厚描:框架研究生命故事之亲身回忆
第一节 臧国仁:“框架研究与我的生命历程紧密结合”
第二节 潘忠党:人生无故事,框架无理论
第三节 钟蔚文:“我这辈子恐怕都在关心框架的问题”
第四节 张洪忠:“他不知道他曾帮我完成第一篇学术论文”
第五节 周裕琼:框架是个话语工具
第六节 肖伟:《新闻框架论》的十年学步旅程
第七节 李东晓:框架它就是一个框
第八节 邵静:内容框架研究特别适合学术新手
第九节 杜涛:框外世界,中古“真空地带”
第十节 钩子:继往,开来
第三编 典范反思篇
第八章 脉络反思:媒介框架理论在华旅行“远山”的景别与景深
第一节 “远山”祛魅:以“时空框架”透视研究生命故事
第二节 西风东渐:媒介框架理论在华旅行的整体叙事
第三节 景别,景深:中国媒介框架研究的“时空框架”分析
第九章 理论反思:传播研究与教学的典范异动
第一节 对框架理论的专享共识:“没那么重要”
第二节 是理想,还是空想?学术生产的“三无”后设反思
第三节 大师型理论、大师型学科如今安在?时代框架下的典范提议
第十章 研究反思:研究即框架,研究者亦框架
第一节 省思研究:“生命故事访问法”好用吗?
第二节 省思写作:诗的世界在每一个故事里等待
第三节 省思局限:解构“理想的框架研究”
第四节 余论:一个好的范例超过很多理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大纲
附录二 访谈同意书(空白模板)
附录三 研究个案省思笔记(空白模板)
附录四 本书图、表索引
谢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