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心理应激积极效应研究

社会心理应激积极效应研究

  • 字数: 35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申艳娥
  • 出版日期: 2024-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264263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640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社会心理应激与压力无处不在,关注社会心理应激的积极方面,即正向社会心理应激是未来应激研究不可或缺的方向。本书以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指引,以进化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以寻求建构更全面的应激理论模型为立足点,遵循多角度、多层面、多方法论证的研究思路,通过五个基础理论研究和三个应用研究对正向和负向社会心理应激的测量、后果效应、影响因素、神经基础及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基于“应激下可以保持健康、应激中可以受益”的理念,着重探讨了正向社会心理应激的心理机制及其实践应用。这为丰富和发展全面的应激理论模型提供了研究基础,为高应激职业人员的选拔提供理论依据,并有助于民众的社会心理建设。本书对于应激心理学领域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供心理学专业人士、学者和一般读者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1篇总论
1文献综述
1.1应激的概念及分类
1.2应激的理论及模型
1.3社会心理应激响应特征及其测量
1.4社会心理应激诱发范式
1.5社会心理应激的后果效应
1.6社会心理应激积极效应的影响因素
1.7社会心理应激的神经基础
2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2.1研究依据
2.2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2.3研究方案
2.4研究意义
第2篇基础研究
3研究一: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心理反应量表的修订及其心理指标的建构
引言
3.1子研究1中文版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心理反应量表的开发与验证
3.2子研究2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心理反应指标的建构
引言
4研究二:基于问卷调查的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模型建构
引言
4.1研究目的
4.2研究方法
4.3研究结果
4.4讨论
5研究三:基于实验范式的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模型建构
5.1子研究1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
5.2子研究2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的应激诱发性质
5.3子研究3基于TSST的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模型建构
6研究四: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
6.1子研究1唾液皮质醇对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心理反应的影响
6.2子研究2助人行为、毅力与自我效能对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心理反应的影响
6.3子研究3任务难度与积极反馈对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心理反应的影响
6.4子研究4正向认知重评对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心理反应的影响
7研究五:基于ERP和EEG的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神经基础
7.1子研究1适用于ERP研究的社会心理应激诱发范式
7.2子研究2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的ERP与EEG探索
第3篇应用研究
8研究六: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对后见偏差的影响
8.1研究目的
8.2研究方法
8.3结果
8.4讨论
9研究七:生命威胁情境下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9.1子研究1气球模拟风险决策任务的适用性
9.2子研究2生命威胁情境下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10研究八:正、负向工作压力对新生代中小学教师健康的影响
引言
10.1研究目的
10.2研究假设
10.3研究方法
10.4研究结果
10.5讨论
第4篇总讨论与总结论
11综合讨论
11.1关于研究结果
11.2关于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12研究评价与展望
12.1研究价值与创新
12.2研究局限
12.3研究展望
总结论
附录1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心理反应量表(预测版列举)
附录2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心理反应量表(后测版)及社交倾向测量节选
附录3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心理反应量表(前测版)及毅力、自我效能测量节选
参考文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