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哲学范式与问题视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哲学范式与问题视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宋伟谢纳
  • 出版日期: 2024-03-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84156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艺术哲学的创立与发展,是世界美学史与艺术理论目前一次伟大而深刻的理论变革与范式转换。本书为“202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作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时代语境,以“范式革命”为方法论视域,在“哲学范式”“美学范式”与“现代问题”的总体性论域中,揭示形而上学批判判、资本逻辑批判、艺术审美创造与人类自由解放之间的内在关联,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体系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范式、思想资源与方法视域。
作者简介
宋伟,哲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东北大学艺术学院二级教授,中华美学学会艺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与批评。著有《批判与解构:从马克思主义到后现代的思想谱系》《后理论时代的来临》《当代社会转型中的文学理论热点问题》等,先后在《文艺研究》《哲学研究》《文学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导言/ 001 第一章 哲学与美学: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感性实践论: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实践品格/ 002 第二节 前提性批判:形而上学瓦解与传统美学范式革命/ 021 第三节 总体性思维:艺术理论哲学基础的有机整体性/ 034 第四节 原典与阐释:马克思美学的原典解读与当代阐释/ 042 第五节 终结与复兴:美学的终结与艺术哲学的复兴/ 047 第二章 现代与批判:现代性哲学话语与审美现代性诉求 第一节 现代性哲学话语: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现时代反思/ 060 第二节 马克思与现代性:形而上学颠覆与资本现代性批判/ 070 第三节 中国式现代化:现代性视域中的文艺现代性问题/ 082 第四节 现代性的张力:现代性境遇中的东西方审美现代性问题/ 093 第五节 以美育代宗教: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的美育现代性问题/ 113 第三章 实践与审美:人类实践活动与艺术审美创造 第一节 自然向人生成:审美感官的社会历史性生成/ 124 第二节 劳动创造了美:物质生产到艺术生产的历史演进/ 136 第三节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实践自觉性与艺术审美创造/ 152 第四节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实践对象性与艺术审美创造/ 164 第五节 自由的生命表现:实践自由性与艺术审美创造/ 171 第四章 艺术与本体:传统本体论批判与艺术本体论追问 第一节 传统本体论批判与艺术本体论困境/ 180 第二节 现代本体论复兴与生存本体论敞开/ 195 第三节 实践本体论与生存本体论境域融合/ 207 第四节 事件本体论哲学与事件化历史叙事/ 224 第五节 后形而上学语境中的艺术定义问题/ 242 第五章 艺术与创造:“主客二分”认识论美学的破解 第一节 再现与表现:艺术再现论与艺术表现论的二元对立/ 254 第二节 事实与真实:生活事实、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273 第三节 艺术与真实:现象真实、本质真实与典型真实/ 290 第四节 体验与本真:作为诗意栖居的生命本真境界/ 303 第五节 媒介与意蕴:作为审美信息载体的艺术媒介/ 307 第六章 悲剧与喜剧: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哲学戏剧 第一节 世界历史与悲剧现代性: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悲剧美学/ 331 第二节 历史与美学的双重视域:马克思恩格斯的喜剧美学观/ 345 第三节 伦理悲剧的类型:社会历史视域中的中国古典悲剧反思/ 360 第四节 众神狂欢的时代:消费主义时代的喜剧文化现象批判/ 372 第七章 空间与生产:空间生产理论与空间文化表征 第一节 当代空间转向:从空间认识论到空间生产论/ 383 第二节 空间美学建构:空间生存体验与空间文化表征/ 401 第三节 空间政治批判:空间文化表征与空间文化政治/ 414 第四节 都市空间景观:景观社会与都市主义空间生产/ 421 第八章 资本与文化:资本时代的艺术生产与大众文化 第一节资本时代的美学:现代条件下人的自由如何可能/ 442 第二节商品拜物教批判:资本时代的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 459 第三节大众文化批判:批判理论视域中的文化研究转向/ 471 第四节实证与批判:一个文化研究的“理论事件”/ 486 第五节大众传媒批判:大众文化生产与传媒文化政治/ 501 第九章真理与方法:艺术史哲学的历史视域与方法路径 第一节学科正当性:艺术学的三种证明方式及其方法论反思/ 519 第二节艺术与历史:艺术史哲学视域中艺术学历史化问题/ 532 第三节历史与当代:历史诉求与当代视域中的艺术史书写/ 547 第四节思想与方法: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化的方法路径/ 558 第五节影响与传播:艺术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理论旅行/ 575 第十章 艺术与社会:马克思主义艺术哲学的中国问题域 第一节 历史总体性:作为方法的艺术史哲学视域/ 591 第二节 普列汉诺夫:作为推荐阅读经典的艺术社会学/ 595 第三节 总体性命题:作为知识谱系的艺术问题域/ 601 第四节 当代马克思:作为中国问题的马克思艺术哲学/ 611 第五节 艺术社会学:“唯物史观艺术论”的中国理论旅行/ 620 第十一章 文化与大众:人民美学的历史逻辑与理论建构 第一节 开辟鸿蒙: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开端/ 635 第二节 激进左翼:文艺战线理论斗争与文化领导权争夺/ 643 第三节 经典延安: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结合/ 656 第四节 开新境界:新时代人民美学思想的当代理论创新/ 667 参考文献/ 681 后记/ 68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