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广东通史 现代下册

广东通史 现代下册

  • 字数: 11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53615112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468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方志钦和蒋祖缘共同主编的《广东通史(现代下)(精)》一书的现代部分分上下册,上册自五四运动至土地革命,下册自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对社会经济方面的工、农商各业以及教育、民族、华侨等问题,作了较详尽的论述,以补过去同类书籍的空白或不足。在政治方面,则力求全面反映各种政治力量、派别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别于以往出版的中共党史、国民党史、中国革命史等书籍,从而显出通史的全面性。
目录
第一编 抗日战争时期的广东
第一章 广东抗日战争的爆发
第一节 “七七”事变后广东各界的抗日救亡活动
一、广东人民群众的抗日活动
二、广东党政军当局对抗日的态度
三、国民党当局在粤的应变措施
四、广东共产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及其抗日决策
第二节 日军袭扰广东与广东军民的抵抗
一、日机轰炸广东与广东军民的抗击
二、日军侵扰广东沿每地区与沿海军民的反击
三、广东城市居民的疏散与工厂、学校的迁移
第三节 广东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广东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广东抗日救亡团体的成立与群众救亡运动的勃兴
三、广东“八一三”抗日救亡献金运动
第四节 港澳同胞与海外华侨对广东抗战的支援
一、道义上的声援
二、经济上的支持
三、人力上的支援
第五节 南澳之战
一、日军侵占南澳
二、义勇军收复南澳
三、南澳再度沦陷
四、南澳抗战的意义
第二章 广州沦陷与日伪政权的建立
第一节 日军大举侵粤
一、日本御前会议的决定
二、日军在大亚湾登陆
三、惠州失守和增城之战
四、广州及附近地区失守
第二节 日伪统治的建立与日军的暴行
一、广东伪政权的建立及其统治措施
二、日军在粤的残暴统治
三、侵华日军在粤进行生物战与化学战
第三节 广东沦陷区人民的对日反抗斗争
一、国民党领导的斗争
二、共产党领导的斗争
三、群众自发性的斗争
第三章 省会北迁后的粤省局势
第一节 李汉魂主持粤政与国民党广东组织的重要活动
一、广东省政府北迁
二、国民党广东组织的重要活动
三、国民党统制下的广东社团组织及其重要活动
四、国民党统制下的广东工人运动
五、国民党统制下的广东农民运动
六、国民党统制下的广东商人运动
七、国民党统制下的广东妇女运动
八、国民党统制下的广东青年运动
第二节 张发奎、余汉谋主持两广军事
一、重新划分战区与抗日战略方针的制定
二、侵粤日军、广东守军的建制与配置
三、转进粤北后广东守军的夏季攻势
第三节 广东省临时参议会的成立及其活动
一、广东省临时参议会的成立
二、广东省临时参议会的活动
第四节 中共广东省委北迁
一、中共广东省委北迁与统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的活动
三、中共西南、东南和东江特委的建立
四、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机关被破坏
五、粤北省委事件
六、中共东江军政委员会和广东省临委的活动
第五节 日军扩大侵略与汪精卫的诱降阴谋
一、日军侵占琼崖
二、日军侵占汕头及袭扰沿海各地
三、汪精卫诱降阴谋的破灭
四、日军进攻广州湾
第六节 粤北战役
一、第一次粤北战役
二、第二次粤北战役
三、第二次粤北战役后广东战场的重要战斗
四、第三次粤北战役
五、广东省政府的东迁
六、河源、和平与赣南战役
第四章 广东人民抗日武装斗争与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人民抗日武装的建立与发展
一、东江人民抗日武装
二、琼崖人民抗日武装
三、珠江人民抗日武装
四、韩江两支人民抗日武装
五、中区人民抗日武装
六、南路人民抗日武装
七、农工党抗日青年团
第二节 华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一、东江根据地
二、琼崖根据地
三、珠江根据地
四、其他根据地
第三节 人民抗日武装对反共逆流的抗击
一、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逆流
二、中共广东组织的巩固与调整
三、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第四节 人民抗日武装在香港的活动和对国际人士的支援
一、香港沦陷
二、港九大队的建立和发展
三、抢救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
四、营救国际人士,支援英、美等盟军
第五节 抗战时期的广东少数民族和琼崖白沙起义
一、抗战时期的广东少数民族
二、琼崖的白沙起义
第五章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一节 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
一、东江纵队
二、琼崖纵队
三、珠江纵队
四、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
五、韩江纵队
六、南路抗日武装
第二节 广东军队的反攻和日军的投降
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二、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向粤北发展
三、第二方面军反攻两广的计划
四、侵粤日军的投降
五、广东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其伟大意义
第六章 抗战时期的广东社会
第一节 战时的广东经济状况
一、广州沦陷前的广东经济
二、广东沦陷区经济
三、广东国统区经济
四、广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
五、战时的广东人民生活
六、战时广东经济的特点和历史教训
第二节 战时的广东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
一、战时广东当局的民众动员和宣传舆论工作
二、战时的广东文学艺术
三、战时的广东教育
四、战时广东国统区的体育运动
五、广东日伪统治区的教育
六、战时的广东卫生防疫工作
七、战时的广东兵役
八、战时的广东赈济
第二编 解放战争时期的广东
第一章 国民党在广东统治的恢复
第一节 张发奎、罗卓英还治广东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广东
二、广东军政领导机构的重建
三、广东省参议会的选举与建立
四、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部
第二节 广东省政府的复员还业活动
一、恢复与健全各级行政机构
二、接受日军投降,接收敌产,审判日本战犯
三、检举与惩处汉奸,编遣伪军和游杂部队
四、修桥铺路,恢复交通
五、宣布豁免农业税和“二五减租”,减轻民负,恢复农业生产
六、复员文教事业
七、宣慰海外华侨
第三节 国民党广东当局的善后救济工作
一、广东灾情的严重性和善后救济工作的迫切性
二、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的成立及其演变
三、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的善后救济工作
四、国民党广东当局善后救济工作的若干问题
第四节 率先发动内战,反复“清剿”人民武装
一、竭力“围剿”人民武装
二、撕毁重庆谈判协定,阻碍东江纵队北撤
三、肆意篡改重庆协议,“围剿”琼崖独立纵队
四、实行“清乡”、“集训”,迫害留粤人民武装人员
第二章 张发奎、罗卓英主政下的广东
第一节 镇压人民民主力量,推行反动统治
一、镇压人民革命力量
二、摧残进步文化,实行思想禁锢
三、召开四大会议,强化专制统治
四、强行“三征”暴政,激化社会矛盾
五、官吏贪污成风,政府威信扫地
第二节 百业萧条,经济倒退,民不聊生
一、农业生产日趋萎缩,走向崩溃
二、民族工商业破产倒闭,日益萧条
三、侨汇逃港,内地侨汇锐减
四、金融风暴接连爆发,物价狂涨
第三节 加强特务统治,镇压学生运动
一、加强特务对文化事业的统治
二、镇压爱国学生运动
第四节 社会危机的加深,人民武装的发展
一、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二、人民武装斗争的恢复发展与国民党当局的“剿匪”活动
三、罗卓英、张发奎被免职
第三章 宋子文主政下的广东
第一节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宋子文临危受命
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二、宋子文主粤和广东省政府的改组
三、宋子文的施政方针与工作重点
第二节 广东当局穷于应对天灾人祸
一、修复堤围,防止洪灾
二、采购粮食,计口配售
第三节 “改革县政”与“整饬吏治”
一、调整县政
二、清查贪污积案,不了了之
三、订颁县政“改革”方案
第四节 乏善可陈的经济建设和失败的货币改革
一、乏善可陈的经济建设
二、币制改革失败,经济加速崩溃
第五节 扩充保安团,“清剿”人民武装
一、更换军事长官,强化指挥系统
二、扩充全省保安团,增强反共兵力
三、大搞“动员戡乱”,“清剿”人民武装
第四章 国民党在广东统治的终结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边区纵队的建立
一、琼崖纵队和琼崖临时人民政府的成立
二、粤赣湘边纵队和东江人民行政委员会的建立
三、闽粤赣边纵队和潮梅行政委员会的建立
四、粤中纵队的建立
五、粤桂边纵队的建立
六、粤桂边区部队的建立
第二节 余汉谋、薛岳接掌广东军政大权
一、国民党统治的全面危机与蒋介石下野
二、余汉谋、薛岳临危受命及其治粤措施
第三节 国民政府南迁广州及国民党统治的总崩溃
一、四分五裂的国民政府南迁广州
二、国民党统治全面崩溃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广东战役与广东大陆的解放
第四节 海南岛和沿海岛屿的解放,国民党在广东统治的终结
一、海南岛的解放
二、沿海岛屿的解放――国民党在广东统治的终结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广东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封建官僚制度沉重剥削与压迫下的农业
一、封建土地制度原封不动,“二五减租”束之高阁
二、田赋和苛捐杂税繁多,农民负担沉重
三、农业生产政策及其措施难以奏效
四、农田水利失修,水旱灾害频仍
五、土地荒芜,生产萎缩,农民流离失所
第二节 外资排斥和内战影响下的工矿业
一、政府各个部门对“收复区”企业的接收
二、省营工业的恢复生产
三、美国资本大量渗入广东
四、资源委员会经营重点南移广东
五、民营工矿业经营步履维艰
六、风雨飘摇中的各行各业
第三节 落后的交通运输与邮电通信业
一、处境艰难的铁路运输
二、通车里程萎缩的公路运输
三、短暂繁盛的水路运输
四、短暂复苏的民用航空
五、发展不平衡的邮电通信
第四节 日渐萧条的商业和对外贸易
一、畸形发展的商业
二、政府管制下的对外贸易
三、粤港间走私泛滥失控
四、粤港正常贸易渐陷困境
第五节 陷于崩溃的财政与金融
一、入不敷出的财政税收
二、侨汇侨资锐减与逃离
三、金融体制从混乱到崩溃
第六节 文化教育与体育卫生
一、广东省政府的文化政策
二、广州的报业及文化事业单位
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四、医疗与体育事业
征引书目
后记
摘要
    第一编抗日战争时期的广东
     第一章广东抗日战争的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以制造“七七”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战爆发后,日军封锁中国南大门,对广州、汕头等港口城市进行狂轰滥炸,并加紧进犯华南的准备。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广东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抗日救国的热情高涨,对广东抗战大力支援。此时,广东党政军当局做出比较开明的姿态,对抗战的态度比较坚决,并采取一些应变措施。广东中共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为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做准备。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广东中共的各级组织积极对广东国民党军政当局开展统战工作,推动广东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从而促进了广东的抗战。广东军民抵抗日军对广东沿海的袭扰,抗击日军对南澳的侵犯。南澳抗战,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成为广东军民合作抗敌的范例。
     第一节“七七”事变后广东各界的抗日救亡活动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战争。广东地处祖国南大门,“七七”事变后,广东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利用与港澳毗邻华侨众多的特殊环境和条件,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为宣传、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广东人民群众的抗日活动
     (一)广州等地民众声援卢沟桥守军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向卢沟桥一带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开始了企图灭亡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何基沣旅吉星文团奋起抵抗,北平、天津、保定等地的人民群众纷纷起来支援第二十九军的爱国行动。“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国抗战的起点。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驻军张治中率部奋起抗击。中国全民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进一步展开。
     广东人民富有爱国的革命传统,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广东各地群情激愤,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在全省各地组织游行、示威、集会,发表通电,建立抗日团体,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5年“一二?九”运动传到广东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全省学生和各界群众纷纷行动起来,响应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广州各大、中学校的进步学生,以中国青年抗日同盟(简称“中青”)和“突进社”等组织成员为核心,形成一股强大的抗日洪流,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等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动。全省各市、县也举行抗日集会、示威游行,成立爱国社团等,掀起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
     “七七”事变的消息传到广东后,广东人民群众进一步被抗日的怒火点燃,各界民众纷纷开展了声援第二十九军的活动。
     1937年7月12日,(广东八和粤剧协进会)当夜起在广州海珠戏院义演筹款劳军,以全部收入作慰劳驻北平第二十九军全体抗战将士之用。①(①《国华报》,1937年7月13日)
     15日,中山大学、广雅中学、市立一中等广州主要大、中学校爱国师生发出通电,声援卢沟桥中国驻军的抗战。同时,各大、中学校代表联席会议做出决议:电请中央出师抗敌及发布告全国民众书;发起组织广州学生华北抗敌后援会;组织广州学生华北前线服务团等。
     17日,广东各界联合举行广东民众御侮救亡大会,会后成立了有各界群众参加的“广东民众御侮救亡会”。(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