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淮南子》传承与译介研究

《淮南子》传承与译介研究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丁立福
  • 出版日期: 2024-02-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317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全”,全面涵盖国内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国外近邻远邦的译介;二是“新”,开辟了《淮南子》译介研究新领域;三是“深”,对淮南国、淮南王、《淮南子》版本、“道法自然”观、英译本底本、孪生译本对比、典籍译介出去的众妙之“门槛”等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内容简介
《淮南子》被现代学者胡适赞叹为长期“沉埋不显”的“绝代奇书”,但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其思想内容都没有被很好地挖掘。相应地,《淮南子》在欧美的译介要较《论语》《道德经》等典籍滞后,直至2010才出版第一部英语全译本。本书共计七章,首次整合研究这部“绝代奇书”相对薄弱的国内传承和较为滞后的国外译介。国内传承部分,首先全面整理《淮南子》诞生至今的传承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迄今的研究,继而专题式探讨淮南国、淮南王及《淮南子》,最后深入论述了宜科学传承的“道法自然”观。国外译介部分,首先全面梳理《淮南子》在世界各国的主要译介成果,其次对比研究国内全译本Huai Nan Zi和国外全译本The Huainanzi,再次以“大中华文库”和《淮南子》英译为个案全面论述了中国典籍译介的现状及问题,最后基于副文本理论对典籍译介的重要启示,指出典籍译介过程中所涉作者、编者、译者、编辑、出版社、媒体乃至读者等主要相关角色应在副文本环节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尽可能地通过创设副文本为预期读者构建阅读所必要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本书既全又新且有深度,全在全面涵盖国内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国外近邻远邦的译介,新在笔者开辟《淮南子》译介研究新领域和本书创新国内传承与国外译介的整合研究,深度具体体现在对淮南国、淮南王、《淮南子》版本、“道法自然”观、英译本底本、孪生译本对比、典籍译介出去的众妙之“门槛”的深入论述。本书兼跨《淮南子》研究领域和翻译研究领域,既能给《淮南子》爱好者提供国内外视野,又能给翻译研究尤其是典籍译介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启迪。
作者简介
丁立福,男,1977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国学双语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淮南子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安徽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重量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西方语言文化对比、《淮南子》译介、现当代翻译理论与实践。出版专著《旅游翻译研究》,译著《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王尔德童话》;主编省级一流规划教材《商务英语翻译》;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另有翻译、编译等演绎作品70余篇。《淮南子》译介研究的开拓者,致力于《淮南子》及典籍翻译研究,先后入选安徽省“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22年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遴选为“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
目录
序一 一流新作:《淮南子》传承与译介研究 /马绛
序二 译介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韩子满
序三 文明因传承互鉴而倍加精彩 /方川
前言
第一章 《淮南子》国内传承研究
第一节 传统考据研究之贡献
第二节 现代义理研究之发展
一、义理研究发展伴有传统考据
二、现代义理研究由拓展到绽放
第三节 港台之别样译介传承
一、香港《淮南子》之译介
二、台湾《淮南子》之传承
第四节 近四十三年文献计量分析
一、文献发表趋势
二、文献资源类型
三、文献来源分布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