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审计学(第4版)(微课版)

审计学(第4版)(微课版)

  • 字数: 4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2655114
  • 版次: 4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7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近期新实施的审计执业准则为依据,以注册会计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为基础,首先从审计执业环境切入,阐述审计执业规范体系、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然后介绍审计证据、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以及审计抽样和审计报告等基础知识;最后以业务循环法审计为基础,讲述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操作程序。
本书突出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主要介绍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力求审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持知识全面与新颖,根据审计准则和财务会计准则的近期新变化,及时更新相关内容;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助力线上及线下的教与学,章节内容中配有例题、案例分析,每章的章末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及答案,还提供电子课件、课程视频和案例素材供读者使用。
本书可供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资产评估学等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学习之用,也可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参考用书,还可供广大实际工作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审计概论1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2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2
二、西方国家审计的起源与发展2
三、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4
第二节审计的性质7
一、审计的概念7
二、审计业务要素7
三、审计的特征7
四、审计的职能8
第三节审计分类8
一、政府审计8
二、民间审计9
三、内部审计10
习题11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13
第一节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14
一、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含义及其作用14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范围14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基本体系15
第二节审计职业道德规范16
一、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16
二、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6
三、职业道德概念框架18
四、专业服务委托20
五、收费20
六、保管客户资产21
七、利益冲突22
八、第二次意见22
九、利益诱惑(包括礼品和款待)24
十、应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25
第三节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准则26
一、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体系的含义26
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27
三、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与记录30
第四节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31
一、法律责任与变化中的法律环境31
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32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33
四、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措施34
习题35
第三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38
第一节审计总体目标39
一、审计目标的历史演变39
二、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39
第二节具体审计目标40
一、管理层的认定41
二、具体审计目标的分类42
三、认定、具体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的关系43
第三节审计过程44
一、审计过程的含义44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过程44
习题45
第四章审计计划47
第一节初步业务活动48
一、开展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48
二、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48
三、审计业务约定书48
第二节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49
一、审计计划的含义49
二、总体审计策略49
三、具体审计计划50
四、审计计划的修改与记录51
第三节审计重要性51
一、重要性的含义51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52
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55
四、在审计过程中修改的重要性56
五、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的错报57
第四节审计风险58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58
二、审计风险要素59
三、审计风险模型及其运用60
四、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62
习题62
第五章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65
第一节审计证据66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66
二、审计证据的类型66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67
第二节审计证据的获取程序与方法69
一、审计取证的技术方法69
二、信息生成和存储方式对审计程序的影响74
第三节审计工作底稿75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及其作用75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75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76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与保管77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78
习题78
第六章风险评估81
第一节风险评估概述82
一、审计模式的演变82
二、审计风险准则的特点83
三、风险评估的作用83
四、风险评估程序84
五、项目组内部讨论86
第二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和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87
一、组织结构、所有权和治理结构、业务模式87
二、行业形势、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89
三、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标准90
四、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会计政策以及变更会计政策的原因91
第三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各要素93
一、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含义93
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要素93
三、内部控制的局限性95
四、识别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96
五、了解内部控制体系各要素的程序及其步骤97
六、需要调查了解内部控制体系各要素98
七、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和风险评估100
第四节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00
一、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步骤100
二、识别和评估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101
三、识别特别风险104
四、风险评估结果的修正105
习题106
第七章风险应对109
第一节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110
一、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总体应对措施110
二、增加程序不可预见性的基本方法110
三、总体应对措施对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审计方案的影响112
第二节针对财务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112
一、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112
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112
三、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113
四、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114
第三节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114
一、控制测试114
二、实质性程序117
三、控制测试结果与实质性程序实施结果的相互影响119
习题120
第八章审计抽样123
第一节审计抽样概述124
一、审计抽样的含义和特征124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124
三、不适合审计抽样的情形125
第二节样本的设计、选取及抽样结果的评价125
一、样本的设计125
二、样本的选取128
三、抽样结果的评价129
第三节审计抽样的应用131
一、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132
二、审计抽样在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134
习题139
第九章审计报告141
第一节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准备工作142
一、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142
二、评价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报142
三、获取管理层声明143
四、执行分析程序143
五、完成质量复核143
六、评价审计结果144
七、与治理层沟通144
八、评价独立性和道德问题145
第二节审计报告概述145
一、审计报告模式的发展沿革145
二、审计报告的作用146
三、审计报告的种类147
四、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147
第三节审计报告基本类型153
一、标准审计报告153
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56
三、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166
四、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其他事项段168
五、上期非无保留意见对本期审计意见的影响169
第四节持续经营审计对审计报告的影响172
一、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172
二、计划审计工作与实施风险评估程序172
三、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的评估173
四、进一步审计程序174
五、审计结论175
六、对审计报告的影响175
七、与治理层的沟通180
习题181
第十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184
第一节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业务及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85
一、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业务流程185
二、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业务的关键内部控制187
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89
第二节销售与收款循环交易的进一步审计程序190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交易的控制测试191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交易审计常用的实质性程序192
第三节营业收入的审计193
一、审计目标193
二、实质性程序193
第四节应收账款审计的实质性程序197
一、审计目标197
二、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197
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204
习题206
第十一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208
第一节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及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09
一、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流程209
二、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的关键内部控制211
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11
第二节采购与付款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213
一、采购与付款循环交易的控制测试213
二、采购与付款循环交易审计常用的实质性程序214
第三节应付账款的审计215
一、审计目标215
二、实质性程序215
第四节固定资产审计的实质性程序217
一、审计目标217
二、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217
三、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220
四、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221
习题221
第十二章存货与生产循环审计224
第一节了解存货与生产循环业务流程及内部控制225
一、了解存货与生产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及控制流程225
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26
第二节存货与生产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227
一、存货与生产循环内部控制测试227
二、生产成本审计常用的实质性程序228
第三节营业成本审计的实质性程序229
一、审计目标229
二、实质性程序230
第四节存货审计的实质性程序231
一、审计目标231
二、实质性程序232
第五节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的实质性程序237
一、审计目标237
二、实质性程序237
习题238
第十三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241
第一节了解筹资业务流程及内部控制242
一、了解筹资业务的主要流程242
二、了解筹资业务的关键内部控制242
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42
第二节筹资业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243
一、筹资业务常用的控制测试程序243
二、筹资业务常用的实质性程序244
第三节筹资业务相关项目的实质性程序244
一、负债的具体相关项目审计245
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审计247
第四节了解投资业务流程及其内部控制248
一、了解投资业务的主要流程248
二、了解投资业务的关键内部控制249
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49
第五节投资业务相关项目的进一步审计程序250
一、投资业务常用的控制测试程序250
二、投资业务常用的实质性程序251
第六节投资相关项目的实质性程序251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251
二、债权投资审计252
三、长期股权投资审计253
习题254
第十四章货币资金审计257
第一节了解货币资金流程及内部控制258
一、了解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258
二、了解货币资金的关键内部控制258
三、评估货币资金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260
第二节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261
一、库存现金的控制测试程序261
二、银行存款的控制测试程序261
第三节库存现金审计的实质性程序262
一、审计目标262
二、实质性程序262
第四节银行存款审计的实质性程序264
一、审计目标264
二、实质性程序264
第五节其他货币资金审计的实质性程序273
一、审计目标273
二、实质性程序273
习题275
第十五章特殊事项审计277
第一节期初余额审计278
一、期初余额的含义278
二、审计目标278
三、期初余额的一般审计程序279
四、审计结论和审计报告280
第二节期后事项审计281
一、期后事项的概念和种类281
二、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283
三、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知悉的事实283
四、财务报表报出日后发现的事实284
第三节或有事项审计286
一、或有事项的概念286
二、或有事项的种类286
三、或有事项的审计目标286
四、或有事项的一般审计程序287
五、获取律师声明287
第四节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的审计287
一、会计估计的性质及其审计目标287
二、风险评估程序和相关活动288
三、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88
四、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289
五、其他相关审计程序291
习题292
参考文献29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