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间经济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 修订版

中间经济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 修订版

  • 字数: 42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彭南生
  • 出版日期: 2024-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32846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68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修订版,作者吸收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史学界的原始工业化理论,力图将1840—1936年近百年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作为一个经济整体加以研究,从宏观上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中国近代手工业为什么长期存在?近代手工业的地位及其作用?以往学术界在这两个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分歧,近代手工业的长期存在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外部经济环境上,传统农民经济的贫困化、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的良性互动、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国际市场的引力效应(这一点学界论述较多,本文从略)等等;在自身经济形态上,手工业生产力的变革取向、手工业生产形态的近代性变迁,都是造成中国近代手工业经济长期存在的原因。 本书认为,中国近代手工业是一种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间经济层次,中间经济既是对手工业经济形态变更所处阶段的定位,又是对手工业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中间所起作用的规范,给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打开了新的领域。
作者简介
彭南生,1963 年生,湖北黄陂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社会史。著有《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半工业化: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街区里的商人社会 :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1919—1929)》等,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工业文化研究》辑刊等。
目录
绪论 手工业经济史理论与中国近代手工业经济研究
一、工业生产形态的演进模式
二、原始工业化与工业化
三、研究现状与主要分歧
四、本书主旨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传统经济下农民的贫困化
一、人口压力:近代人口与土地比例的失调
二、离村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往何处去
三、手工业与城乡经济
第二章 民族工业的和弦与变奏
一、民族工业的双重性发展
二、民族工业结构透视
三、竞争与互补:民族工业两层次间的关系
第三章 近代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
一、晚清振兴手工业经济的政策措施
二、北京政府对手工业的保护和倡导
三、南京国民政府对手工业的改造
第四章 中间技术:手工业生产力的变革取向
一、手工工具的缓慢趋新
二、手工业生产工艺的逐步改进
三、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石磨+蒸汽机”的技术模式
四、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
第五章 手工业经营形式的近代性变迁
一、包买主制下的依附经营
二、业主制下的自主经营
三、合作制下的联合经营
第六章 同业组织:近代手工业行业治理的趋新
一、行会制度下的主客共治制
二、同业公会制度下行业治理功能的趋新
三、从帮会到工会:手工业工人自组织管理的变化
第七章 学徒制度:近代手工业劳动管理的微变
一、晚清时期行会手工业学徒制度的重建
二、近代手工业学徒制度的变迁
三、手工业学徒的养成、劳动与待遇
四、学徒制度与近代手工业的兴衰
结语 二元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手工业
一、二元经济理论的历史误区
二、中间经济:近代手工业的角色与功能
三、近代中国的二元工业化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