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阿云嘎文集/阿云嘎

阿云嘎文集/阿云嘎

阿云嘎文学作品的精选文集,共九卷
  • 字数: 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阿云嘎著 著
  • 出版日期: 2024-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261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60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医学的背后隐藏着善良、宽容和怜悯,若是能真正学好医学,心灵就会变得宽宏纯净,并能悟到人生的本质。《满巴扎仓》的核心理念就在这里。这部作品张扬的道德良知,是提倡尊重自然、良心,并与世界对话,弘扬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这是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梁鸿鹰(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文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大漠歌》是阿云嘎的前期小说的代表作,从整篇小说看,主人公吉格吉德执拗、倔强的性格、对牵驼生活的向往、执著、恰好反映了悠久的草原生产方式所形成的心理积淀。吉格吉德与青年、爱人及新鲜事物的矛盾,显示了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表现了现代文明与草原古老传统之间的尖锐冲突,从而折射出特有的处于历史转折新的交替时期草原的情景,正是由于这一点,才使《大漠歌》具有了深厚的审美价值内涵。 ——刘成(内蒙古大学教授)阿云嘠是一个有意识地挖掘和展现民族文化的作家,其小说如同陈年老酒,越品越觉淳厚。 鄂尔多斯是阿云嘎的故乡,也是蒙古族文学版图上的重镇。古老、神奇的鄂尔多斯高原以浓厚的 文化积淀和无尽的文化魅力哺育了诸多文学才子,造就了蒙古族文学的亮丽风景线。对于阿云嘎 来说,鄂尔多斯高原有永远挖掘不完的文化宝藏,其小说的很多故事均来自于这片土地。 ——满全(内蒙古作家协会主席、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内蒙古已故著名作家阿云嘎的作品文集, 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儿童文学、创作谈等, 还有国内作家、评论家对阿云嘎的评论等等。文集中包括他的长篇小说《满巴扎仓》, 这部作品发表和出版后, 在国内文学界具有一定影响, 被认为是后新时期以来, 蒙古族小说创作, 乃至中国少数民族创作的重要收获。而他的短篇小说, 比如《大漠歌》《赫穆楚克的破烂儿》《一个叫阿拉坦索娃的女人》等都有相当的影响, 获得国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
作者简介
阿云嘎(1947—2020),蒙古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人,中共党员。历任《鄂尔多斯日报》蒙文版编辑、记者,伊克昭盟广播局副局长,盟党委秘书长,伊金霍洛旗党委书记,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内蒙古文联第五届、第六届主席。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中国文联第六届、第七届委员会委员。阿云嘎上小学时就喜欢读文学书籍,初中开始写诗,还给杂志投过稿,虽然没能发表,但文学梦想始终没有泯灭。1964年初中毕业,他考上了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今呼和浩特市民族学院)翻译专业。离家前往呼和浩特市的学校报到,他平生头一次坐上火车,那也是他人生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1968年,他被分配到《鄂尔多斯日报》报社工作,那时资料室的藏书被堆在印刷厂的库房里,他曾对采访的记者回忆道:“管理库房的老工人允许我们去搬书,因此我在床下塞满了书,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还有建国十周年出版的文学书籍和《文艺报》合订本,我最喜欢的是《文艺报》的文学评论,正是那些评论让我明白了小说创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973年阿云嘎在《内蒙古日报》发表了处女作诗歌《鄂尔多斯沙漠的春天》,3年后,又发表了短篇小说《鹰飞不过去的地方》。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阿云嘎的小说创作逐步走向成熟。作为通晓蒙古语与汉语的蒙古族作家,阿云嘎先生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涉足文坛以来,一直坚持用蒙、汉两种文字创作。在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笔耕不辍,著有长篇小说《满巴扎仓》《僧俗人间》《有声的戈壁》《草原上的老房子》《燃烧的水》《拓跋力微》《天边那一抹耀眼的晚霞》等,中短篇小说《大漠歌》《吉日嘎拉和他的叔叔》《幸运的五只岩羊》《浴羊路上》《狼坝》等,纪实文学《留在大地上的足迹》等,短篇小说集《阿云嘎、赛音巴雅奇、乌·苏米雅短篇小说选》等共计六百余万字的作品。长篇小说《满巴扎仓》获2014年第三届朵日纳文学奖、2015年“乌兰夫基金民族文化艺术优秀作品奖”;短篇小说《吉日嘎拉和他的叔叔》《大漠歌》《浴羊路上》分别获1984年、1987年、199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一等奖;小说集《大漠歌》获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由于阿云嘎长期以来在《民族文学》上发表了大量优秀作品,2016年荣登“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荣誉榜。阿云嘎的童年、少年时期在鄂尔多斯西部草原一个叫敖伦淖尔的地方度过,那里地广人稀。 敖伦淖尔,意即很多的湖泊。在幼小的他的眼里这里就是一个童话世界,童年的生活也深深的刻在了他的心里。阿云嘎的作品就是从这个背景展开的。故乡是成就他文学创作的根本依托,他写出了这片草原的神秘,辽阔,静谧的独特面貌。在他雄健的笔锋上,涂抹着一层淡淡的感伤和忧郁,也展现着诗意美好的灵光。而孤独感,则是阿云嘎从这片草原中提炼而出的最核心的元素,有了这个提炼,这片草原才有了灵性。从鄂尔多斯高原走出的阿云嘎,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故乡,而这也几乎成为他小说创作的魂魄,是他文学世界的全部基因。阿云嘎在鄂尔多斯苍茫的戈壁上展开文学想像、用心去描绘那片草原、朴实的人们以及那里发生的故事。如他自己所言:他永远都是家乡的孩子!在这一点上,阿云嘎持之以恒的艺术贡献是令人叹服的!在工作上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说:“内蒙古的文学事业是各民族作家共同创造的,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他还说:“内蒙古的青年作家们善于接受新的文学观念,视野开阔,知识面广。这是他们的优势。他们一定会脱颖而出。他们代表着内蒙古文学的未来和希望。”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草原作家,阿云嘎敏感、深邃且开阔、文风冷峻。他的语言精练,善用寓言式的情境抒发对于草原的眷恋、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代优秀的蒙古族作家,阿云嘎对人性、生存和民族未来的深刻思考,那些让人惊心动魄回味悠长的故事,那些长久的感动、思索与启示,将永远在北国的文学天幕上熠熠生辉。
目录
第一卷 长篇小说第二卷 长篇小说第三卷 长篇小说第四卷 纪实文学第五卷 中短篇小说第六卷 中短篇小说第七卷 中短篇小说第八卷 儿童文学、散文第九卷 创作论、作品评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