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

从"言志"到"灵感" 中国古代文论的微观阐释

  • 字数: 23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洪树华
  • 出版日期: 2023-08-01
  • 商品条码: 97873100645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可以从宏观入手,也可以由微观入手。由微观入手,需要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把握某一问题的学术价值。在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上,言志、缘情、风格、象喻、共鸣、称谓、题称与灵感等,都是值得研究古代文论的学者特别关注的。本书从微观入手阐释古代文论的这些问题。共分四章:第一章古代诗学命题“诗言志”。主要分析春秋时期的“诗言志”、“诗言志”说的流变、“诗言志”阐释之述评。第二章古代文论中的称谓与题称。主要论述明、清诗话中的杜甫称谓,分析刘勰的“杂文”称谓,阐述《文心雕龙》在明清诗话中的题称及接受。第三章古代文论中的风格与象喻。主要分析严羽的诗“品”论、《四溟诗话》中的“象喻批评”以及古代文论中的“象喻批评”的诗学意义。第四章古代文论中的“共鸣”与“灵感”。主要分析古代诗话中的“共鸣”及其诗学特征、《四溟诗话》中的“灵感”说及其诗学意义、中西文论中的“灵感”论之比较。学术价值:学术界对古代文论中的称谓与题称、古代诗话中的风格与象喻、古代诗话中的共鸣与灵感不够重视。因此,本选题从这些微观视角入手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洪树华,男,江西玉山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毕业于南开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中国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山东大学学报》《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辑刊》《江汉论坛》《社会科学研究》《求索》《学术论坛》《宁夏社会科学》《文心雕龙研究》《中国文论》《中外文论》《唐代文学研究》《中国简帛学刊》《天中学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南昌大学学报》《宁夏大学学报》《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参著1部,独著3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校级项目5项,参与山东省文化厅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古代诗学命题"诗言志"
第一节春秋时期的"诗言志"
一、接受理论视野中的"诗言志"
二、"诗言志"的接受意识
第二节"诗言志"说的流变
一、先秦"诗言志"说的阐释
二、"诗言志"说的流变
第三节"诗言志"阐释之回眸
一、"诗言志"阐释之透视
二、"诗言志"研究之期待
第二章古代文论中的称谓与题称
第一节明清诗话中的杜甫称谓
一、杜甫称谓的分布情况
二、杜甫称谓的文化信息
第二节刘勰的"杂文"称谓
一、刘疆的"杂文"观念
二、"杂文"概念的变迁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