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小说史略/蓬莱阁丛书

中国小说史略/蓬莱阁丛书

  • 字数: 19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 鲁迅
  • 出版日期: 1998-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252333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1998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中国历来鄙视小说的氛围中,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率先把小说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加以系统的研究,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建立了中国小说史的独立体系,为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先生为撰写的这本书作了大量的史料勾稽、考证工作,并据此作了许多精当很好、言简意赅的评论。然而以往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更多了解的是作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而对一个学者鲁迅知之不多。此番重刊本书,中国小说史研究专家郭豫适先生的前言则着重介绍了鲁迅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以利读者更好地阅读本书,更全面地了解鲁迅,从而更进一步领略民国时期的学术风貌。
目录
《中国小说史略》导读
题记
序言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
第三篇 《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第四篇 今所见汉人小说
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第七篇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第八篇 唐之传奇文(上)
第九篇 唐之传奇文(下)
第十篇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第十二篇 宋之话本
第十三篇 宋元之拟话本
第十四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上)
第十五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下)
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说(上)
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说(中)
第十八篇 明之神魔小说(下)
第十九篇 明之人情小说(上)
第二十篇 明之人情小说(下)
第二十一篇 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
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第二十三篇 清之讽刺小说
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说
第二十五篇 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
第二十六篇 清之狭邪小说
第二十七篇 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
第二十八篇 清末之谴责小说
后记
《中国小说史略》引用小说书目简介
摘要
    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
     志怪之作,庄子谓有齐谐,列子则称夷坚,然皆寓言,不足征信。《汉志》乃云出于稗官,然稗官者,职惟采集而非创作,“街谈巷语”自生于民间,固非一谁某之所独造也,探其本根,则亦犹他民族然,在于神话与传说。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为叙说,而于所叙说之神,之事,又从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于坛庙,久而愈进,文物遂繁。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惟神话虽生文章,而诗人则为神话之仇敌,盖当歌颂记叙之际,每不免有所粉饰,失其本来,是以神话虽托诗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销歇也。如天地开辟之说,在中国所留遗者,已设想较高,而初民之本色不可见,即其例矣。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
     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一引徐整《三五历记》)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项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汤问》)
     迨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于人性,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传说之所道,或为神性之人,或为古英雄,其奇才异能神勇为凡人所不及,而由于天授,或有天相者,简狄吞燕卵而生商,刘媪得交龙而孕季,皆其例也。此外尚甚众。
     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狭□凿齿九婴大风封稀?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杀狭□。……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淮南子?本经训》)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以奔月。(《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曰,妲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妲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春秋?左氏传》)
     瞽瞍使舜上涂廪,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瞽瞍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史记?舜本纪》)
     中国之神话与传说,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仅散见于古籍,而《山海经》中特多。《山海经》今所传本十八卷,记海内外山川神祗异物及祭祀所宜,以为禹益作者固非,而谓因《楚辞》而造者亦未是;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然秦汉人亦有增益。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I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
     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同时。(《西山经》)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入,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同上)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海内西经》)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案此字当衍),其南有三青乌,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海内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大荒西经》)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同上)
     晋咸宁五年,汲县民不?盗发魏襄王冢,得竹书《穆天子传》五篇,又杂书十九篇。《穆天子传》今存,凡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驾八骏西征之事,后一卷记盛姬卒于途次以至反葬,盖即杂书之一篇。传亦言见西王母,而不叙诸异相,其状已颇近于人王。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口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口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陈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日,“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愿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天子遂驱升于弁山,乃纪丌迹于弁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日西王母之山。(卷三)
     有虎在乎葭中。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请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东虞,是为虎牢。天子赐奔戎畋马十驷,归之太牢,奔戎再拜□首。(卷五)
     汉应劭说,《周书》为虞初小说所本,而今本《逸周书》中惟(克殷》《世俘》《王会》《太子晋》四篇,记述颇多夸饰,类于传说,余文不然。至汲冢所出周时竹书中,本有《琐语》十一篇,为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今佚,《太平御览》间引其文;又汲县有晋立《吕望表》,亦引《周志》,皆记梦验,甚似小说,或虞初所本者为此等,然别无显证,亦难以定之。
     齐景公伐宋,至曲陵,梦见有短丈夫宾于前。晏子日,“君所梦何如哉?”公日,“其宾者甚短,大上小下,其言甚怒,好俯。”晏子曰,“如是,则伊尹也。伊尹甚大而短,大上小下,赤色而髯,其言好俯而下声。”公日,“是矣。”晏子曰,“是怒君师,不如违之。”遂不果伐宋。(《太平御览》三百七十八)
     文王梦天帝服玄禳以立于令狐之津。帝曰,“昌,赐汝望。”文王再拜稽首,太公于后亦再拜稽首。文王梦之之夜,太公梦之亦然。其后文王见太公而训之曰,“而名为望乎?”答日,“唯,为望。”文王日,“吾如有所见于汝。” ……
     P6-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