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天水飞渡 工程图景与乡村渡槽(1958-1983)

天水飞渡 工程图景与乡村渡槽(1958-1983)

  • 字数: 2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朱晓明,王霞飞,赵颍
  • 出版日期: 2024-01-01
  • 商品条码: 97875765076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渡槽又叫“人工天渠”或者“天水飞渡”。它翻山越岭,涌现在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大兴农田水利设施的年代,是人民公社时期的标志性产物。
《天水飞渡:工程图景与乡村渡槽(1958-1983)》图文并茂,合计近7万字,140余幅图片。笔者通过实地勘察、口述访谈、文献整理,掌握了中国12省区市70余座渡槽的一手资料,并通过“91卫图”软件对长距离、跨区域的水利设施进行了图解分析,其中一些渡槽在建筑学领域是从未有过绘图的,因此某种程度上,《天水飞渡:工程图景与乡村渡槽(1958-1983)》试图弥补乡土建筑研究既有成果的些许短板,将分析的重点努力放在跨越时空的经纬线上,阐释影响乡村渡槽荣衰的工程因素和社会原因,以期为我国乡土工业遗产的利用和乡村文化的保护提供借鉴。管中窥豹,对乡村水利工程这一现象的剖析尽管才开始,但并未也不会终止。
目录
写在前面

1 文献见证
1.1 人民公社的制度背景
1.2 有关水利建设的史源
1.3 域外探索
1.4 工程与社会

2 不尽江水滚滚来
2.1 近代工程师的职志拓展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水利的30年
2.3 从“大兴水利保丰收”到“要致富,先修路”

3 灌区与风貌
3.1 灌区
3.2 长藤结瓜
3.3 公社园林化
3.4 火车驶过田野

4 天水飞渡
4.1 在失败中探路的江汉平原渡槽群
4.2 福建省云霄县向东渠引水工程
4.3 水资源分配的“空间正义”与苍洱泽国的电力抽水站
4.4 独木不林的乡村渡槽

5 农业生产组织“变身”施工单位
5.1 乡村动员的阶段性
5.2 生产组织的内部层次划分
5.3 民兵:生产建设即“战斗”
5.4 主体工程:系统分工与充分协作
5.5 施工调度:以合作方式迈向更大的共同体
5.6 后续管理:关于权益与分配的制度设计

6 工程角色
6.1 节约“三材”是重中之重
6.2 渡槽的结构选型
6.3 一位“老浙大”的经历
6.4 石料在宗祠、渡槽、宅院间转移

7 回声
7.1 工程体系的“涌现”现象
7.2 科学还是技术?
7.3 有意为之的“纪念碑”
7.4 乡土工业遗产
7.5 水利风景

图片来源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