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和而不同(中西24种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比较)

和而不同(中西24种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比较)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作者: 褚君
  • 出版日期: 2018-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125601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褚君著的《和而不同――中西24种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比较》一书采用逐图解读的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其大致体例编排为:每篇文章首先介绍作者相对该图在中国和爱尔兰的生活体验,其次就其差异从中西社会传统、文化习俗、经济条件等多方面进行剖析,然后就如何沟通中西差异提出建议。因此,本书对于了解中西方人民的生活行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具体指导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相比较而言,本书更适合初次出国去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人阅读。
作者简介
褚君,北京四中道元班高一学生。在国外生活八年,对中西文化有切身体会,并进行深入思考。曾于初中阶段著有《异曲同工――中西80个文学历史典故的比较和探究》。
目录
1.周末街景
双休日――中国热闹街景的催化剂
西方人周末干什么?
其实,中西方都爱凑对方的热闹
2.孩子
从“棍棒底下的孝子”到“小皇帝”
中国的独生子女真的那么不堪吗?
西方的育儿经真的那么好吗?
培养融通中西的孩子
3.美的标准
晒太阳就怕过犹不及
各具风韵的春兰秋菊
你的审美我永远不懂
4.生活方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尺有所短――中国式亲情利弊剖析
寸有所长――西方式亲情利弊分析
“保持一碗热汤的距离”与“幼儿园开在养老院”
5.聚会
同出一源的中式聚会和西式派对
各有千秋的中式聚会和西式派对
6.时尚
“给我倒杯茶吧,请用这精美的中国瓷杯”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7.处理问题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
8.老人的日常生活
含饴弄孙的中国老人
大撤把的西方老人
中国老人退一步,西方老人进一步
9.在餐厅
说话声大和文化水平、富裕程度有关吗?
音量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小节问题”不是小问题
10.胃疼时的饮品
万法归宗,殊途同归
养生不是万能的
11.领导
中国的官遭人恨,西方的官遭人骂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事无两样人心别
12.对待新事物
此一时彼一时
谁动了中国创新的奶酪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13.人际关系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国人“动之以情”,西方人“晓之以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4.沐浴的时间
西方人体质偏热,中国人体质偏寒
西方中世纪愚昧的沐浴观念
干净没几天的西方人嘲笑中国人脏
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15.交通工具
汽车:想说爱你不容易、想说恨你也不容易
不同的国家,共同的行动
不复制西方,不墨守陈规,走自己的发展新路
16.心情与天气
云是天气的招牌――西方人的理性和逻辑分析
道是无晴却有晴――中国人的感性和辩证分析
环球同此凉热
17.一日三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往事不堪回首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18.想象中的对方
风水轮流转――从东风西渐到西风东渐
乱花渐欲迷人眼
如何让心与心不再遥远
19.准时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刻板的日程与灵活的时机
中国的快节奏与西方的慢生活
20.对待愤怒
不动声色与喜形于色
随心所欲还是外圆内方
21.自我
西方的“大我”和中国的“小我”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和“酒好不怕巷子深”
22.意见
巧言令色。鲜矣仁
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直而无礼则绞
23.排队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只讲道德不讲规则的社会很虚伪
24.旅游
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
用眼观察,用心体验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各具风韵的春兰秋菊
     中国女性自古就崇尚以白为美。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卫风?硕人》用“肤如凝脂”形容齐庄公之女庄姜的肌肤光滑细腻洁白,后世还用“肌肤若雪”、“冰肌玉骨”等美妙的词汇来形容女性洁白的肌肤。时隔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女性还是尊崇以白为美,甚至有“一白遮百丑”之说,可见文化传统观念在中国是多么地根深蒂固。
     西方女性对肤色的追求可不像中国女性那样从一而终。西方古代乃至近代,女性也一直是以自为美的。只不过工业革命以后,随着西方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一部分人可以不用从事体力劳动,有钱的上层社会成员度假回来后,一身古铜色的皮肤就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于是,这股风气开始在西方中产阶层女性中蔓延。时至今日,部分西方女性不再以白为美,而是以小麦色皮肤为荣,甚至平时也用咖啡色的粉底。西方女性对潮流的追捧也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人一句“环肥燕瘦”道出了美的千姿百态,西方人一句“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指出了美的千人千面。这说明,美没有统一的标准,它随着时间而变化,随着地域而改变,随着民族而不同,随着传统而继承,随着社会而发展,随着文化而完善。但是,其背后的主导因素却是中西方审美观的不同。
     自从轴心时代以后,中西方分别走上了不同的文化发展道路:中国文化沿着天人合一的道路发展,西方文化沿着理性主义的道路前进。发展方向的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中西审美观上。
     中国在评价美女时往往采用文学的感性手法进行描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朝小说家张潮在《幽梦影》中的一段评述:“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如果再进行具体的描述,一般也是这样:肤若凝脂、明眸善睐、云发丰艳、蛾眉青黛、杏脸桃腮、樱唇贝齿、杨柳细腰、纤纤素手、软玉温香等。
     而西方在评价美女时,却采用数学的理性方法进行描述,古希腊人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总结出了一套好看人体比例,包括脸部、身材、五官等,显示西方人重视人体的对称、比例、和谐之美。同时,西方人对美女的嘴唇、乳房、臀部更为青睐,西方绘画中,所有的美女无一例外的都是比例匀称、五官精致、丰乳肥臀。
     在园林艺术上,中国讲究道法自然,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所以,中国园林呈现的都是艺术化的自然,走进中国园林你可以看到:小桥流水、亭台轩榭、假山池沼、洞壑溪泉、花草树木、匾额楹联、题刻碑记等,中国园林的高低错落、曲径通幽接近是一幅缩小的自然风光。中国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形容中国园林“如在画图中”。 而西方园林却以“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为基本信条。园林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追求整体对称和视野宽阔的效果。一座巨大的建筑物矗立在园林中轴线起点上构成园林的主轴。在主轴线上,延伸出几条副轴,两边是林荫道,园林中布置花坛、水池、喷泉、雕塑等。花木也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等形状,草坪、花圃则勾画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正如达?芬奇听说,园林的美应“接近建立在各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在美术绘画方面,中国画讲究意境,重视传神;西洋画重视写实,讲究形似。具体地说就是,绘画人物时,中国画注重人物的特点,夸张人物的性格,不重视人物的尺寸和比例;西洋画则讲究人体解剖,要求人物逼真。绘画风景时,中国画讲究神韵,留白较多,如同作诗一样,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西洋画则讲究用光和透视,背景繁复,如同照相机一样,把景物复制下来。
     中西审美观的不同,还表现在建筑、诗歌、文艺等各个方面,因此,形威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宝藏和多样性的人文景观。
     P27-3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