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精)/北京社科精品文库

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精)/北京社科精品文库

  • 字数: 381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钱志熙
  • 出版日期: 2015-10-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5420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66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钱志熙著的《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根据传统诗学内涵与范畴,吸取现代诗学研究方法,对宋诗大家黄庭坚的诗学体系作全面研究。从黄氏创作实践与理论批评两方面,对根本说、情性说、兴寄观、学古与法度等山谷诗学的重要范畴深入探究,将之放在诗学史与文化史的宏观背景中来把握,凸现山谷诗学渊源深厚而又富于创新的整体品格,就中国诗学史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分体诗学部分,对黄诗各种体裁的创作历史作开创性研究,对黄诗艺术分析精到。全书征引丰富、论证细密,融义理、词章、考据于一体,是宋诗与中国诗学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作者简介
钱志熙,浙江乐清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中古诗歌史和中古文学史研究,出版有《魏晋诗歌艺术原论》《汉魏乐府艺术研究》《陶渊明传》《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唐诗近体源流》《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等学术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一百七十余篇,曾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教学名师等科研、教学奖励十多项。
目录
绪论
一、“诗学”一词的传统含义
二、诗学与创作中的鉴赏力
三、黄庭坚诗学的生成背景和实践课题
四、黄庭坚诗学体系的构成及其思维方法
壹 根本说:诗人的伦理本质
小引:在认识诗人本质方面的派别倾向与黄氏的立场
一、基本的理论及其思想渊源
二、“根本”与黄氏的伦理道德体系
三、根本说与黄氏诗学的伦理学课题
余论:根本说的普遍意义及关于黄诗伦理价值的评价
贰 情性说:诗歌本体论
小引:本体反思与诗学实践的关系
一、黄氏情?性说的基本内涵
二、黄氏情性说所蕴含的批判现实的精神
三、黄氏情性说与合道不怨的创作思想
四、黄氏情性说与北宋诗坛情性说的渊源关系
余论:黄氏情性说的人格及个性方面的基础
叁 黄庭坚的兴寄观和黄诗的兴寄精神、兴寄方法
引言:兴寄传统及唐宋诗学的兴寄问题
一、黄氏兴寄观的内涵
1.兴寄观与情性说的体用关系
2.黄氏有关兴寄观的主要表述及其内蕴
3.“兴寄高远”说
4.黄氏兴寄观在理论上的针对性
二、宋代的黄诗研究者对黄诗兴寄特点的认识
三、黄诗对传统诗歌比兴艺术的继承
1.黄庭坚所理解的兴寄传统
2.对传统的比兴方法、比兴意象的继承
四、黄诗对比兴传统的发展
1.“游戏三昧”的兴寄法
2.题画诗的兴寄性质
3.用兴寄方法表现“理
4.对近体诗比兴艺术的发展
5.用典与兴寄
结语
肆 学古与新变:黄庭坚对诗歌继承与发展关系的辩证认识与实践
一、黄庭坚关于学古与新变的基本理论主张
二、黄诗艺术是学古与创新辩证统一的成果
三、黄氏学古理论的诗学史渊源:拟古诗学与复古诗学
1.魏晋南北朝拟古法
2.齐梁文论家的通变理论
3.杜甫等唐代诗人的启迪
伍 诗法篇(上):渊源及其基本理论/15l
一、诗法内涵的理论分析
二、诗法理论的形成历史及黄氏诗法的渊源
三、山谷关于诗法的基本范畴
1.基本概念:诗法、诗律
2.诗法的具体要素:字法、句法、章法及用事之法
四、山谷诗法思想实践上的针对性及其所指向的创作理想
1.重法以明体
2.对中唐以来革新、豪放诗风的纠偏
3.“领略古法生新奇
4.法度与入神的关系
陆 诗法篇(下):诗学实践中法度、气格的演进
一、及第后诗道的初悟
二、诗法的形成与风格的成熟
三、晚期诗法的深化
柒 诗体篇引论:唐宋诗体的发展与黄氏的体裁思想
一、唐宋诗体裁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发展趋势
二、黄氏体裁学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倾向
捌 黄氏分体诗学之一:古体诗学
一、五言古诗
1.渊源
2.体制与法度
二、七言古诗
1.渊源
2.发展
玖 黄氏分体诗学之二:律诗学
小引:常与变的统一
一、五言律诗
1.早期(应试期、任叶县尉)
2.中期(大名府、太和期间)
3.后期(馆阁期、贬谪期)
二、七言律诗
1.以常寓变:以任叶县尉时期为中心
2.变体成熟,不弃常调:任官大名、太和、德平期间
3.从变体到回归唐律:馆阁期、贬谪期
拾 黄氏分体诗学之三:绝句学
一、五绝
二、六绝
三、七绝
1.于常体中求工妙变化:熙宁、元丰时期的七绝创作
2.法度百出的变体七绝
3.晚年七绝的自然倾向与老境之美
参考及征引文献目录
后记
重排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