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二氧化碳新型储集材料及资源化利用

二氧化碳新型储集材料及资源化利用

  • 字数: 38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张建斌,魏雄辉
  • 出版日期: 2024-02-01
  • 商品条码: 97871224274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将CO2固定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的CCU途径较CCS途径更具意义,必将成为CO2的主流控制途径。根据利用方式的差异,CO2的利用可分为物理利用和化学利用。其中,CO2的化学利用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根本途径之一,而发展高效的CO2化学转化途径是实现CO2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重点与难点,也是解决“温室效应”和实现碳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将CO2作为C1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成为CO2化学利用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是开发新的CO2转化途径是当前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化学领域的重大课题,也是具挑战性的课题。本书作者多年从事二氧化碳捕集与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本书系统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利用新技术。与已经出版的图书相比较,本书作者介绍了各类二氧化碳储集材料的构建机理,重点介绍了二氧化碳储集材料在储能、植物生长、多孔硅材料、聚碳酸酯等领域的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了新型CO2醇-胺捕集体系的构建、二氧化碳储集材料(CO2SM)的创建及应用。以CO2的产生及危害、捕集与转化利用开篇,分析了其捕集与转化利用的前景;介绍了醇-胺类离子液体储集体系的构建,以及醇-胺体系常见基础理化性质的测定及CO2SM的构建、表征及合成机制;探讨了其用于原料、碳源等在合成纳米碳酸盐方面的应用,如CO2SM激活植物生长研究、CO2SM用于多孔硅材料的制备、CO2SM基聚氨酯的制备等,最后对CO2捕集与转化利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书不仅适用于化学、化工、冶金等领域从事二氧化碳捕集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二氧化碳利用的研发人员,也可作为企业、政府等从事碳减排管理的工作人员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等的学习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张建斌,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张建斌,天津市武清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就职于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现为教育部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书记,内蒙古CO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内蒙古煤基CO2捕集与资源化创新人才团队负责人。 2005-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3-2014年北京大学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019-202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1.研究方向 [1] 二氧化碳化学与化工 [2] 有机产品生化工程 [3] 环境污染控制及资源化 [4] 金属卟啉化学 2.主讲课程 [1] 本科生课程:生物分离工程 [2] 研究生课程:化工科技写作 3.学术兼职或专家称谓 [1] 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委员; [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3] 内蒙古草原英才。
目录
第1章概述1
1.1二氧化碳的产生及危害1
1.2二氧化碳的捕集2
1.2.1吸收法3
1.2.2吸附法5
1.2.3膜分离法8
1.2.4微生物法9
1.2.5气体水合物法9
1.2.6化学循环燃烧法10
1.2.7离子液体法10
1.3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11
1.3.1CO2矿化为无机碳酸盐材料12
1.3.2CO2用作植物生长促进剂14
1.3.3CO2合成聚氨酯技术16
参考文献17
第2章醇-胺类离子液体储集体系的构建25
2.1类离子液体储集体系的构建依据25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