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翻译学刊 2023年第2辑 总第2辑

翻译学刊 2023年第2辑 总第2辑

  • 字数: 4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作者: 熊辉
  • 出版日期: 2023-12-01
  • 商品条码: 978755312107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768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漫长的中外文化交流目前,中国与世界各国保持着频繁的联系,中国文学也借机传播到海外各地。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中外文学交流互鉴史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中外文学的翻译史。本刊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外国文学汉译与中国文学发展研究。中外文学翻译互鉴实际上涉及两个层面的内容:中外文学的相互翻译和交互影响,本部分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首先是外国文学汉译史:这看似文学交流现象的描述,但外国文学汉译时间跨度非常大,其历史的梳理非常庞杂;其次是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融合:这涉及到翻译选择和翻译协商等诸多问题,中外文学通过翻译实现了交流与互动;最后是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外国文学在翻译过程中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过滤,只有揭示出外国文学在翻译过程中的变化和中国译者的选择所隐含的诸多文化心理,才能更好地利用翻译文学来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第二,中国文学外译与海外传播研究。外国文学在翻译介绍到中国的同时,中国文学也被翻译介绍到了世界各地,并对外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部分主要讨论如下话题:首先,中国文学的翻译与海外传播概况:集中整理和显示中国文学在海外尤其是西方的接受态势,结合海外汉学和西方来华人士的著述进行甄别讨论;其次,中国文学的外译对国外文学的影响:主要分析在中外文学交流过程中,西方对中国文学的借鉴和评判,特别是中国文学在西方文学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最后,中国文学的翻译与西方的“东方想象”:主要借用后殖民理论和“东方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西方在翻译介绍中国文学的过程中,对其做了哪些符合西方而又遮蔽甚至扭曲东方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海外的中国形象塑造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外文学翻译互鉴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简介
王欣,文学博士,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外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西方文论、英语教学等。熊辉(1976.10-),四川邻水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破格晋升教授,曾在西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任教,主要从事翻译文学研究。
目录
本刊特稿
论“五四”时期文学翻译的方法
翻译理论研究
中国翻译话语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材料
译学乃“化学”
——汉诗英译的“化学”说
精神分析中的翻译伦理
文学自译研究
作为语际书写的卞之琳诗歌自译研究
论鲁迅的自译及其作品的海外传播
中国文学外译研究
翻译中的服务意识
——以《丰乳肥臀》英译和葡译为例
庞德英译《诗经》中表意文字法的政治因素探析
——变异学视角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
抗战时期延安翻译活动对当下中国外译战略的启示
《论语》英译海外传播的问题及对策
翻译符号学探索
“翻译符号学”的名与实
翻译实践与应用探讨
科普翻译不能背离“五真”
——从纽马克翻译伦理观评《基因传》中译
从对《红字》的缩译改写看周瘦鹃的审美价值观
——《红字》《赤书记》对读
文化翻译视域下《理查三世》中译本比较研究
——以虞尔昌译本和傅光明译本为例
“偏离度”视域下的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对比研究
艺术体裁翻译研究
异域的重生:中国故事《安魂》在日本影视译介的行动网络
歌曲翻译中的适应性改写
——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
苗族故事《灯花》在日本的译绘与回译研究
翻译名家访谈
中国当代文学在美国译介的个人经历、观念及外在环境
——美国汉学家白睿文教授访谈录
《翻译学刊》投稿须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