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随想录》论稿

《随想录》论稿

  • 字数: 37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周立民
  • 出版日期: 2016-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91103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2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广大读者
内容简介
本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随想录》写作中的外部和内部问题,从外部而言,从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到写作和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反响等;就内部而言,从作者的思想形成、变化与《随想录》的关系,到"讲真话"等核心理念的探讨、分析,乃至《随想录》手稿的解读等。
作者简介
周立民,男,41岁,文学博士,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评论工作,著有《另一个巴金》等。
目录
引言
独立思考的结果――《随想录》的写作缘起和背景
一、《望乡》背后的思想交锋
二、历史反思中的跨时代回答
三、身份的重新自我认定
四、剥离
青春记忆的唤醒――《随想录》写作的精神资源
一、“五四”精神的回归
二、《往事与随想》:反抗专制的精神导引
三、怀念亲友:“五四”精神氛围的重现
四、创作回忆: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
五、访问法国:精神故乡的心灵激荡
六、重识“五四”:回忆是为了未来
“欠债”与“还账”――《随想录》中的道德伦理
一、所谓“债”与“账”
二、“明哲保身”与“互助”
三、净化自我
四、重建道德伦理的必要
“真话”与“假话”――《随想录》的核心诉求
一、什么是“真话”
二、真话何以不兴
三、语言的乌托邦
四、“讲真话”的精神源头
迷魂汤与寻找自我――《随想录》中的自我救赎
一、“奴在心者”与迷失自我
二、“迷魂汤”与思想改造
三、“将他们团结起来,并加以教育”
四、“甘心做工具”
五、为什么“人”会变成“兽”
“理想”与“金钱”――《随想录》中的价值观
一、对着眼前五光十色的景象
二、保得住的是理想同信仰
三、灵魂不能出售
痛感与记忆――不能对象化的《随想录》
一、不能被对象化的痛感
二、不能消解的情感记忆
三、不能摆脱的噩梦
四、不能缓解的紧张关系
另一个文本――《随想录》的手稿解读
一、《随想录》的版本情况
二、《随想录》手稿中的修改
三、手稿中的“直言”与“曲笔”
四、现实的压力与“艺术的良心”
五、“作家的幸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晚年的冰心、巴金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传统
一、新时期文学中的“老作家”
二、现代知识分子的劫难
三、失而复得的“五四”精神
四、重建知识分子精神传统
五、前辈是一盏长明的灯
附录:《随想录》写作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初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