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牛津神经免疫学

牛津神经免疫学

  • 字数: 42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美)比比亚纳·比列科瓦,(美)加里・伯恩鲍姆,(美)罗伯特·P.利萨克
  • 出版日期: 2023-10-01
  • 商品条码: 97875236020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详细介绍了免疫系统及其与神经系统的交互作用,并概述了免疫疗法,包括其预期的治疗作用模式和临床应用,为后续深入探讨了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疾病做好了铺垫,为读者认识和了解一系列由免疫系统介导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引进自牛津大学出版社,由国际神经免疫学领域的知名专家Bibiana Bielekova博士、Gary Birnbaum教授、Robert P.Lisak教授联合编写,旨在为读者全面介绍神经免疫学领域的相关进展。全书共11章,囊括了当前有关神经免疫学领域的重要信息,重点阐述了神经免疫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向读者介绍了快速发展的神经免疫学前沿知识。本书内容丰富,编排新颖,形式创新,紧跟学术前沿,有助于国内神经病学内、外科医师了解和掌握免疫学,熟知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与治疗领域的进展,进一步提高临床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
作者简介
曹学兵,医学博士、国家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届协和名医;美国EMORY大学神经病学博士后;中国神经调控联盟常务理事、中国神经变性疾病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调控学组委员;国家神经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帕金森病临床质量控制专家组委员;湖北省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脑血管病学会卒中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专委会常务委员、质量控制专家组组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神经危重症专业副主任委员;美国神经科学、美国神经病学协会会员;国家科技部类脑计划评审专家;主持6项、参与4项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2项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子课题负责人);发表统计源文章180余篇,SCI文章66篇(第一或通讯作者60篇,包括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J Neurosci, J EMBO, Cell Research)4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家专业杂志编委(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田代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影像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青年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脑健康分会委员;湖北省卒中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医学会神经血管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常委;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编辑部主任;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专栏副主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基金1项;骨干参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在PNAS、Autophagy、STTT、Neurology、Stroke、J Neurosci 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他引次数超过4900次,H 指数28。
目录
第1章 写给非神经免疫工作者的神经免疫学
一、免疫系统的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进化: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三、多样性(多态)是获得性免疫的标志
四、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亲和力成熟和同型转换
五、补体系统
六、自身抗原、抗原呈递和免疫突触
七、免疫耐受
八、先天免疫细胞
九、免疫系统不仅是其组成部分的总和,也是一个系统
十、免疫系统的感染和反应
第2章 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背景
二、皮质类固醇
三、单克隆抗体
四、干扰素
五、醋酸格拉替雷(Copaxone®、Glatopa®等)
六、1-磷酸鞘氨醇受体调节药
七、口服免疫细胞增殖抑制药
八、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九、血浆置换
十、其他免疫抑制药
第3章 多发性硬化
一、MS的流行病学及人口遗传学特征
二、基因和MS
三、MS的发病机制与病理
四、MS的诊断
五、临床病程
六、MS临床症状诊断
七、MS的辅助检查
八、MS的临床治疗
第4章 儿童多发性硬化
一、流行病学
二、病理生理学
三、临床表现
四、辅助检查
五、治疗
六、展望
第5章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一、流行病学和人口统计学
二、病理生理学/免疫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四、预后100
五、实验室检测和诊断标准
六、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对妊娠的影响
九、结论与展望
第6章 免疫介导性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一、重症肌无力
二、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
三、其他免疫介导的疾病
第7章 炎症性肌病的免疫发病机制
一、典型临床表现
二、组织病理学和自身抗体的辅助诊断
三、与恶性肿瘤相关
四、免疫发病机制
五、诱发因素和免疫遗传学
六、治疗
第8章 吉兰-巴雷综合征
一、流行病学
二、前驱感染
三、临床症状
四、鉴别诊断
五、诊断
六、管理
七、预后
第9章 CIDP及相关变异和重叠疾病
一、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二、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相关的神经病
三、与特异性自身抗体相关的多神经病
四、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第10章 副肿瘤性和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
一、影响CNS的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疾病
二、神经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和诊断特点
三、自身免疫性和副肿瘤性自主神经障碍
第11章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干燥综合征
三、类风湿关节炎
四、硬皮病
五、结节病
六、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
七、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
八、抗磷脂综合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