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晚清的科学——以西方科学译著研究为核心

晚清的科学——以西方科学译著研究为核心

  • 字数: 28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聂馥玲
  • 出版日期: 2023-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36035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选择中国士大夫理解西方科学的视角,从他们当时编译西方科学著作时对其内容的选择与重构的角度对晚清第一批传入的科技著作(包括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地质学以及煤矿开采技术等学科)进行研究,以揭示科学文化在晚清的传播与发展。同时,本书还进一步探究翻译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译著知识结构、体系的影响,以及关注科学翻译中对中国近代科学概念形成的影响。目前,翻译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领域,科技翻译史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希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对晚清科技翻译在中国科学近代化进程中的影响有新认识。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中国士大夫理解西方科学的视角,从他们当时编译西方科学著作时对其内容的选择与重构的角度对晚清第一批传入的科技著作(包括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地质学以及煤矿开采技术等学科)进行研究,以揭示科学文化在晚清的传播与发展。同时,本书还进一步探究翻译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译著知识结构、体系的影响,以及关注科学翻译中对中国近代科学概念形成的影响。目前,翻译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领域,科技翻译史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希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对晚清科技翻译在中国科学近代化进程中的影响有新认识。
作者简介
聂馥玲,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史、科学翻译史、中外科技交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项。获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称号。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著作3部,发表研究文章60余篇。是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访问学者。担任中国科技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目录
第一章序言
一、为什么要以晚清科学著作的编译为例来研究晚清科学文化
二、目前关于晚清科学翻译与科学文化的研究基础
三、晚清科学翻译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二章晚清科学译著中西文本的学术背景
第一节近代科学革命的成果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一、近代科学革命与中国的学术背景
二、哥白尼学说的系统传入——《谈天》
三、西方符号代数的传入——《代数学》《代数术》
四、古典学术的传入——《几何原本》后九卷
第二节西方地矿知识及其开采技术的传入
一、地矿知识传入的背景
二、《地学浅释》译介之前已传入中国的西方地质学知识
三、《开煤要法》传入之前传统的煤矿开采技术
第三节晚清科学译著的底本
一、《谈天》的底本
二、《地学浅释》的底本
三、《开煤要法》的底本
四、其他译著的底本
第三章晚清科学翻译的改写与变通
第一节译本对体例的改写
一、不同版本的《谈天》与其底本体例差异
二、《地学浅释》及其底本的体例差异
三、《开煤要法》及其底本的体例差异
第二节译本知识结构的调整
一、《化学鉴原》对底本结构的调整
二、《几何原本》对底本结构的调整
第三节译本对内容的删减与增补
一、《化学鉴原》翻译过程中知识的增补与删减
二、《几何原本》的删减与增补
三、《开煤要法》翻译中的删减与增补
第四章晚清科学翻译中的术语与符号
第一节晚清代数术语的翻译
一、西方符号代数学的传入及其术语的翻译
二、《代数学》与《代数术》的术语翻译
三、清末符号代数学术语的流传
第二节晚清几何学、煤矿工程技术等术语的翻译
一、《几何原本》前六卷和后九卷术语分析
二、《几何原本》前六卷与后九卷的术语比较
三、《开煤要法》的主要技术术语的翻译研究
第三节晚清力学术语的翻译
一、《重学》术语的翻译
二、《重学》术语翻译存在的问题
三、力学术语的传承与变化
第五章晚清科学翻译中的文化现象
第一节符号翻译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一、数学符号的翻译和改造
二、其他学科相应的符号翻译及变通
第二节术语翻译的中国传统元素
一、“项”译名的中国传统元素
二、“方程”译名中的传统元素
三、传统之根:术语翻译原则
第三节晚清科学翻译的文化特点
一、晚清科学译著的删述与信息流失
二、晚清科学译著信息流失的文化特征
三、晚清科学译著翻译中的本土化特征
结语
附表1科学著作中的代数术语统计
附表2《英华萃林韵府》中的代数术语
附表3《几何原本》前六卷术语
附表4《几何原本》后九卷术语
附表5《谈天》中沿用至今的名词术语
附表6《谈天》中译法有变化的名词术语
附表7《重学》中的力学术语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