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英雄史诗与口头传统——《玛纳斯》史诗的文本形态及史诗艺人的演唱艺术

英雄史诗与口头传统——《玛纳斯》史诗的文本形态及史诗艺人的演唱艺术

  • 字数: 44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 作者: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 出版日期: 2023-09-01
  • 商品条码: 97875077672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0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2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研究员作为首席专家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基础类)重大招标项目“柯尔克孜族百科全书《玛纳斯》综合研究”(批准号:13&ZD144)的最终成果形式,约40万字。《玛纳斯》史诗与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并称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经我国申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玛纳斯》史诗还是“一带一路”跨界流传的有名史诗,在我国及中亚地区有关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纽带桥梁作用。
正文部分由六章构成,第一章为国内国际《玛纳斯》学术史的全面梳理,分六节以宏观的国际视野对19世纪中期乔坎·瓦里汗诺夫和拉德洛夫所开创以来的世界范围内《玛纳斯》学的肇始,各个发展阶段,理论探索和主要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评析,并且在最后总结了世界《玛纳斯》学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从界定《玛纳斯》史诗歌手群体的特点和集体性特种入手,尤其是对19世纪以来杰出的玛纳斯奇的史诗演唱特色,文本的特点着力进行了分析。按照年代顺序逐个全面而细致地介绍了19世纪以来出现的11位大师级玛纳斯奇演唱的史诗文本内容、文本特点、文本结构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史诗学唱经历和传奇人生。第三章在民俗学、口头诗学、语言学、文化学的视野中运用“口头程式理论”、表演理论、民族志诗学多学科理论的视角上对作为柯尔克孜族口头传统文化代表作《玛纳斯》史诗的创造者、传承者、演唱者、发展者、保存者主体的玛纳斯奇的以口头形式学习掌握《玛纳斯》史诗的经历,他们的传奇般的成长过程和口头史诗演艺生涯,每一位玛纳斯奇独特的史诗演唱风格及其形式,他们对于《玛纳斯》史诗的“演唱中创编”的口头史诗演唱与即兴创编,他们的史诗演唱活动的及其语境的关联,语境对说史诗演唱创编所产生的影响。第四章主要是借鉴民俗学、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从口头说史诗《玛纳斯》的传承方式、传承路径入手,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作为“在演唱当中创编”的史诗及其口头形式产生、口头形式演述、口头形式传播、口头形式传承的独特传播方式,在大量的第一手田野资料为基础,对《玛纳斯》史诗的家族传承方式,不同年龄段的玛纳斯奇之间的师徒传承,由师徒关系和歌手生活区域的不同而产生的《玛纳斯》史诗演唱流派的形成原因,不同流派之间的关联与彼此文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第五章以《玛纳斯》史诗文本的口头程式句法以及口头史诗演唱中的修辞手法,口头史诗艺人在演唱中史诗文本层面所呈现出的艺术创作技法为着眼点,对《玛纳斯》的程式化语言特征,程式句法特征,作为以程式化的演唱创编中不可或缺的特性形容词、平行式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阐释,揭示了《玛纳斯》作为一部口头史诗的语言特征以及玛纳斯奇在“演唱中创编”的即兴创作状态中如何运用现成的程式化语词工具和手段。与此同时,探讨和分析了玛纳斯奇在演唱中所创造出的史诗文本中所体现出的特殊的修辞句法及其功能,尤其是对玛纳斯奇在《玛纳斯》演唱中大量运用的各种比喻隐喻、夸张、人物之间的对话等。第六章在以上各章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英雄史诗的概念,英雄史诗类型、英雄神圣的主题、英雄史诗的内涵等不同层面逐步深入讨论深入探索和研究阐释了《玛纳斯》作为英雄史诗的本质特征和悲剧性审美特质。附录部分对国内外已知的所有《玛纳斯》史诗歌手及其史诗唱本变体异文进行了汇总、梳理和介绍。
作者简介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柯尔克孜族,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先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外语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学士,博士学位,并曾在中央民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二级研究员,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北方室主任。主攻口头传统,史诗以及我国和中亚“一带一路”文学比较研究。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中国政协报》《民族文学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论坛》《西北民族研究》《西域研究》《民族艺术》《内蒙古社会科学》《美国民俗学》《名古屋学院大学》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口头传统与英雄史诗》《中亚民间文学》《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评传》(合作)《东方民间文学概论》(合作,4卷)《中国玛纳斯学辞典》(合作)等十余种。主编有《世界玛纳斯学读本》《中国玛纳斯学读本》等若干种。译有《突厥语民族口头史诗》《文学与艺术》《吉尔吉斯斯坦诗歌选集》(两卷)《柯尔克孜文学史》等。为我国三大史诗之一英雄史诗《玛纳斯》汉文译者。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民协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曾获中国作协少数民族“骏马奖”翻译奖,首届天山文艺奖优秀作品奖,曾两次获得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以及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优选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或参与重量省部级研究课题十余种。
目录
绪论001
第一章 中国《玛纳斯》学概述013
第一节 《玛纳斯》学在中国的肇始:文本的搜集刊布015
第二节 中国《玛纳斯》学的扬帆起航及迅猛发展028
第三节 中国《玛纳斯》学的标志性成果概览047
第四节 中国《玛纳斯》学的现状与反思061
第二章 《玛纳斯》学在国外的肇始与发展072
第一节 19世纪的《玛纳斯》学072
第二节 苏联时期的《玛纳斯》学080
第三节 吉尔吉斯斯坦的《玛纳斯》学091
第四节 哈萨克斯坦的《玛纳斯》学108
第五节 土耳其的《玛纳斯》学116
第六节 日本的《玛纳斯》学119
第七节 《玛纳斯》学在西方125
第三章 本的多样性与史诗歌手136
第一节 史诗的创作者——玛纳斯奇136
第二节 谁第一个演唱了史诗148
第三节 19世纪的两个记录文本162
第四节 世纪之交的《玛纳斯》演唱大师及唱本181
第五节 口头传统与书面文化交集时代的玛纳斯奇214
第六节 三大史诗演唱艺人玛纳斯奇、江格尔奇、仲堪的共性290
第四章 玛纳斯奇的学习与演唱295
第一节 学习与成长295
第二节 演唱风格及其形式312
第三节 史诗演唱与即兴创作317
第四节 演唱技艺及其语境334
第五节 演唱传统的传承与创新349
第五章 史诗的传承367
第一节 史诗的主要传承方式和途径367
第二节 家族传承371
第三节 师徒传承377
第四节 玛纳斯奇的演唱流派393
第六章 口头史诗的创作传统400
第一节 口头史诗的语言400
第二节 程式410
第三节 特性形容词415
第四节 平行式419
第五节 修辞手法及其功能422
结语444
参考文献45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