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作者: (英)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著 著 (英)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著 译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25113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0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广阔的思想史视野 本书以其详尽的内容在哲学史界占据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力图破除哲学简史类书籍对哲学家、哲学思想漫画式的理解,不仅细致地描述了哲学耀眼的“明星”哲学家们及其哲学思想,还对那些通常被史书忽略的哲学家们给予关注。 细致的哲学流派谱系研究 科普勒斯顿以深厚的学养勾勒出各哲学体系的逻辑发展和内在联系,试图以“永恒哲学”的原则完成历史材料的挑选工作,提供连贯而有意义的哲学历史解释。 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引用 作为一本以“成为教科书”为目标的哲学史,其中广泛吸纳了各种古代、近代、现代学术研究的成果,鼓励学生在学习哲学史之后去阅读哲学原典,拿起书来读。
内容简介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是由科普勒斯顿所撰写的11卷本的西方哲学史,其内容涵盖了从前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各个时期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是现代英语学界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详尽而充满热情的叙述,不仅意图帮助读者获取哲学史的知识,还希望开拓读者的胸襟和视野,增进其对人类理智奋斗的了解和同情,使其更坚定和深刻地掌握哲学的原则。 本书是《科普勒斯顿哲学史》的第2卷。在这一卷中,作者的目光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开始转向中世纪教哲学,主要内容开始于早期希腊、拉丁的哲学,一直到鼎盛时期的经院哲学。在本卷中,作者梳理了主要的经院哲学家的思想,既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这样声名显赫的大哲学家,也有罗马的吉尔斯这样不太为中文读者所熟知但仍值得一提的哲学家。本书张弛有度,详略得当,适合作为了解中世纪哲学的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科普勒斯顿(Frederick Copleston,1907—1994),著名哲学史家,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皇家哲学学会成员、亚里士多德学会成员、伦敦大学海斯洛普学院教授、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荣誉院士。
目录
  出版说明/i

出版总序/iii

前言/vii

第一部分  后康德观念论体系

第一章 导论/003

引言——康德哲学与观念论形而上学——观念论的意义、其对体系的坚持及其对哲学的力量与范围的信心——观念论者与神学——浪漫主义运动与德国观念论——完成观念论计划的困难——德国观念论中拟人化的成分——关于人的观念论哲学

第二章 费希特(一)/032

生平与著作——寻找哲学的基本原理;观念论和独断论之间的抉择——纯粹自我与理智直观 ——对纯粹自我理论的评论;意识现象学与观念论形而上学——哲学的三条基本原理——对费希特辩证方法的说明性评论——知识学与形式逻辑——关于两类意识演绎的一般观念——理论演绎——实践演绎——对费希特意识演绎的评论

第三章 费希特(二)/059

引言——共同的道德意识与伦理学这门科学——人的道德本性——道德的至上原则与行动道德的形式条件——作为无误的引导者的良心——形式道德法则的哲学应用——道德使命的观念与费希特对实在的一般洞见——在作为自我意识之条件的世界中的诸自我所组成的共同体——法权的原则或规则——国家的演绎与本性——锁闭的商业国——费希特与民族主义

第四章 费希特(三)/75

费希特早期的宗教观——第一版《知识学》中的上帝——被指控为无神论及费希特的回应——《人的使命》一书中的无限意志——1801—1805年存在哲学的发展——《宗教学说》——后期著作——对费希特存在哲学的解释与批判

第五章 谢林(一)/93

生平与著作——谢林思想中的连续阶段——早期著作与费希特的影响

第六章:谢林(二)/104

自然哲学的可能性及其形而上学根据——谢林自然哲学的总体概述——先验观念论体系——艺术哲学——作为同一的绝对者

第七章 谢林(三)/125

宇宙堕落的观念——人与上帝的人格性与自由;善与恶——否定哲学与肯定哲学之间的区别 ——神话与天启——对谢林的总体评价——对谢林的影响以及与谢林相近的思想家的说明

第八章 施莱尔马赫/149

生平与著作——基本的宗教经验及其解释——人的道德生活与宗教生活——最后的评论

第九章 黑格尔(一)/159

生平与著作——早期的神学著作——黑格尔与费希特和谢林的关系——绝对者的生命与哲学的本质——意识现象学

第十章 黑格尔(二)/189

黑格尔的逻辑学——理念或自在的绝对者的本体论地位及其向自然的过渡——自然哲学——作为精神的绝对者;主观精神——法权概念——道德——家庭与市民社会——国家——对黑格尔政治哲学观念的解释性评论——战争的作用——历史哲学——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一些评论

第十一章 黑格尔(三)/227

绝对精神的领域——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黑格尔的哲学史哲学——黑格尔的影响以及左翼、右翼黑格尔主义者的分歧

第二部分  对形而上学观念论的反叛

第十二章 早期的反对者与批判者 /251

弗里斯和他的学生们——赫尔巴特的实在论——贝内克与作为基础科学的心理学——布尔查诺的逻辑学——魏瑟与 I. H. 费希特对黑格尔的批判

第十三章 叔本华(一)/264

生平与著作——叔本华的博士论文——作为表象的世界——概念的生物学功能与形而上学的可能性——作为生命意志之显现的世界——形而上学的悲观主义——一些批判性的评论

第十四章 叔本华(二)/280

审美沉思作为对意志之奴役的暂时性逃避——各种特殊的艺术——德行与放弃:救赎之道 ——叔本华与形而上学观念论——叔本华的一般影响——论爱德华·冯·哈特曼对叔本华哲学的发展

第十五章 对观念论的转变(一)/295

引言——费尔巴哈与从神学到人类学的变革——卢格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施蒂纳的自我哲学

第十六章 对观念论的转变(二)/307

引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平、著作以及思想发展——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对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评论

第十七章 克尔凯郭尔 /336

引言——生平与著作——个人与群体——诸阶段之辩证与作为主体性的真理——生存的观念——恐惧的概念——克尔凯郭尔的影响

第三部分  后期的思潮

第十八章 非辩证的唯物主义 /357

引言——唯物主义运动的第一阶段——朗格对唯物主义的批判——海克尔的一元论——奥斯特瓦尔德的能量主义——经验批判主义作为克服唯物主义和观念论之间对立的一种尝试

第十九章  新康德主义运动 /366

引言——马堡学派——巴登学派——实用主义倾向——E.卡西尔;结论性的观察——对狄尔泰的一些说明

第二十章  形而上学的复兴 /379

论归纳的形而上学——费希纳归纳的形而上学——洛采的目的论式观念论——冯特以及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德里施的生机论——奥伊肯的行动主义——古为今用:特伦德伦堡与希腊思想;托马斯主义的复兴

第二十一章  尼采(一)/396

生平与著作——尼采思想作为“面具”的诸阶段——尼采的早期著作及其对同时代文化的批判——对道德的批判——无神论及其结果

第二十二章  尼采(二)/413

权力意志的假设——显现在知识中的权力意志;尼采的真理观——在自然和人之中的权力意志——超人和等级秩序——永恒轮回理论——对尼采哲学的评论

第二十三章  回顾与展望 /427

19 世纪德国哲学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实证主义的回答——生存哲学——现象学的兴起:布伦塔诺,迈农,胡塞尔,现象学分析的广泛运用——回归本体论:尼古拉·哈特曼——关于存在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托马斯主义者——结论性的反思

参考文献/447

索引/46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