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绩效激励机制研究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绩效激励机制研究

  • 字数: 25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苏丽敏,岳红伟
  • 出版日期: 2023-09-01
  • 商品条码: 97871122889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4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是典型的依效付费项目,具有公益性强、涉及专业多、以政府付费为主等特点。目前,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和支付机制不完善,政府付费与运维期绩效考核挂钩率不高,甚至有些项目的运维本身缺乏约束性,从而使“重建设、轻运营”的现象更为严重。本书旨在解决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依效付费缺乏理论基础、激励合同中出现的激励不足和激励不相容的问题,为水环境基础设施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基于此,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考虑到目前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以及对绩效评价模型的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结合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绩效评价涉及多源、多维、多时空、多主体评价数据信息的独特特征,首先,采用调查问卷、文献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构建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综合运用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和语言直觉模糊理论对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绩效评价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进行融合;再次,利用直觉模糊理论和MULTIMOORA评价方法的优势,构建改进的MULTIMOORA绩效评价方法,该方法从比率系统、参照点法、全乘模型三个角度进行评价,得到的评价结果具有强鲁棒性;最后,以某县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依效付费机制设计。针对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依效付费机制设计中政府付费与运维期绩效考核挂钩率(以下简称“绩效挂钩率”)不高、不同绩效水平下单位付费额和政府阶段付费额的确定缺乏理论支撑的问题,首先,依据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在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中目标不一致的事实,建立以协调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利益诉求为目标的优化函数,揭示运维能力、成本系数对绩效挂钩率的影响关系,确定绩效挂钩率的计算方法;其次,探求付费与绩效水平的对价关系,构建以均衡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资本方合理收益为目标的优化函数,揭示社会资本方的绩效评价结果、成本等因素对单位付费额的影响机理,确定不同绩效水平下的单位付费额;再次,结合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特征,将项目的整个运维期按绩效考核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运用多阶段随机动态规划理论,以政府付费额为决策变量,以社会资本方的扣除额为随机变量,以满足基本绩效情况下政府的付费额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政府在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每个阶段付费额优化的模型;最后,以某县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为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多周期动态激励机制模型构建。为了弥补水环境治理PPP项目激励机制设计中,由于多周期动态效应、声誉效应、棘轮效应等关键因子未被纳入激励框架而导致的激励缺位或过度激励等问题,首先,构建基于绩效的声誉效应下多周期动态激励机制模型;其次,构建基于绩效的声誉和棘轮耦合效应下多周期动态激励机制模型;最后,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两种激励机制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 本书通过构建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全面系统性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不确定条件下付费结构的优化模型、剖析基于绩效的多周期动态博弈下声誉效应和棘轮效应的内在激励机理,既丰富和完善了PPP项目绩效评价和定价理论,为PPP项目的激励合同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又可以对生态环境类PPP项目起到很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对我国重大工程项目的运行管理和绩效改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1002
1.1.1水环境治理PPP项目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002
1.1.2绩效评价是水环境治理PPP项目成功的关键|002
1.1.3合理的付费机制是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双赢的基础|003
1.1.4完善的激励机制是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绩效持续提升的保障|004
1.2研究现状分析|005
1.2.1PPP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现状|005
1.2.2PPP项目依效付费机制研究现状|006
1.2.3PPP项目的激励机制研究现状|008
1.2.4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010
1.3研究目的和意义|011
1.4研究内容和创新点|011
1.4.1研究内容|011
1.4.2研究的创新点|013
1.5研究方法、研究方案及研究技术路线|014
1.5.1研究方法|014
1.5.2研究方案|015
1.5.3研究技术路线|020
1.6章节安排|020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