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 初中分册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 初中分册

  • 字数: 2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 商品条码: 97875760406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2022年版)》的精神和内容,体例上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分别对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进行案例解读。在每一部分中,均以基本问题为基本单元。结合综合科学教学实践中的重点、疑难点,提炼“基本问题”,进行案例式的解读。编写的体例为“基本问题+理论阐释+案例+案例评析”。 基本问题既突出课程标准该章节的核心内容,又结合教学实际提炼典型问题提出。案例都是经过科学课堂实践而提炼的,能有效解答初中科学课程的基本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聚焦新课标核心理念,针对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教学实践难题,结合一线鲜活案例,展开深度解读,充分阐明新课程标准的内涵、特点、价值与应用策略,为新课程标准勾勒出立体、丰满、生动的形象。理论解读有深度,案例评析有厚度,观点描述有宽度,为一线科学教师开展教学和研究提供专业的理论引领和鲜活的案例示范。
作者简介
林静,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提升部主任。研究方向为科学教育与教师教育,重点研究科学素养测评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测评与提升、SSI学习与STEM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兼任EURASIA期刊主编、NARST理事会理事等。胡玫,中学科学特级教师,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
目录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解读 / 1
01.如何认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 2
第二部分 “课程理念”解读 / 8
02.如何理解“聚焦核心概念”的课程理念? / 9
03.如何科学安排学习进阶? / 16
04.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 22
第三部分 “课程目标”解读 / 29
05.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素养? / 30
06.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 37
07.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素养? / 45
08.如何培养学生的态度责任素养? / 51
第四部分 “课程内容”解读 / 56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57
09.如何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 57
10.怎样帮助学生认识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 64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 71
11.如何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变化的特征? / 71
12.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 / 78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85
13.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 85
14.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光的反射? / 92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 98
15.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 98
16.如何用比值定义法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概念? / 105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114
17.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114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 122
18.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 / 122
19.如何帮助学生形成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 128
20.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 133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42
21.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的免疫调节? / 142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 149
22.如何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无性繁殖的多样性? / 149
23.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 153
宇宙中的地球 / 161
24.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 161
25.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 / 169
26.怎样帮助学生形成宇宙动态演化的思想? / 179
地球系统 / 186
27.如何促进学生理解地球系统的整体演化? / 186
人类活动与环境 / 194
28.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防灾减灾的意识? / 194
技术、工程与社会 / 201
29.如何培养学生初步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 201
工程设计与物化 / 208
30.如何将工程设计与物化融入科学探究实践课? / 208
第五部分 “课程实施”解读 / 217
教学建议 / 218
31.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 218
评价建议 / 222
32.如何编制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工具? / 222
33.如何将评价工具嵌入科学探究教学? / 229
34.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 / 235
教材编写建议 / 243
35.如何基于教材的适切性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 / 24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249
36.如何积累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 249
参考文献 / 255
后记 / 2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