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细读三国一百年:一读就让人上瘾的汉末三国史
字数: 313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作者: 南门太守著
出版日期: 2020-09-01
商品条码: 978750755331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20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5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细读历史,窥探真相·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真正的实力派去了吗? 陈宫“捉放曹”的故事可考吗? 曹操为何杀声望更高的高顺而留下张辽? 孙策真是死于刺杀那么简单吗? 真实版“单刀会”的男一号是关羽吗? 魏延的“子午谷计划”可行吗? ·博考文献,言必有据· 一直以来,受文艺作品《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以及易中天《品三国》的影响,人们对汉末三国时所发生的事都似乎早有定论;但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被误读误解? 作者积累三十余年,亲访三国遗址百余处,遍览典籍、多次打磨; 这本书讲到的历史真相可能会颠覆你的固有认知,超乎你的想象,让你大跌眼镜,但也会让你直呼过瘾!
内容简介
狭义的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三个政权并存的时期。广义的三国,则要从公元184年算起,至280年止,约100年。这是因为,人们通常所熟悉的许多三国人物,如曹操、袁绍、袁术、吕布、公孙瓒、董卓等都活跃在三国政权真正建立前的30多年里,本书稿提出的“三国一百年”即这段大三国时代。书中着重解读了大三国时代的关键时刻和有诸多争议的事件背后的历史真相。力求依据史料,呈现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的故事,重新塑造这些历史人物的刻板化、单一印象,为读者还原一段全面、真实的历史。
作者简介
南门太守,原名陈忠海。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观察》专栏作家和“我们爱历史”等多家知名自媒体平台的专栏作家。多年来致力于后汉、三国历史的研究,穷搜广集,遍访各地历史遗迹,自2009年起以“南门太守”为笔名创作出版了《曹操秘史》《曹操》《三国往事》《孙权大传》《刘备大传》《诸葛亮传》《吕布传》《司马懿》《三国全史》等作品。其写史态度严谨、考证翔实、文笔轻松,不戏说亦不刻板,深受读者欢迎。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日薄西山 “造反者”头上裹着黄头巾 003 刻意挑选的日子成败笔 007 外戚何进与汉灵帝的恩与怨 009 袁绍是导致局势失控的罪魁祸首 0 1 1 董卓成功策反吕布靠的不是一匹马 014 在这件事上董卓和袁绍都没有退路 016 “十八路诸侯”为什么打不过董卓 018 真正的实力派们集体缺席 021 第二篇 群雄混战 曹操与袁绍:不得不说的秘密 025 一对亲兄弟何以势不两立? 027 扑朔迷离的曹操杀吕伯奢案 031 屡有曹操屠城的记载但不是真相 032 陈宫“捉放曹”的故事没有发生过 035 “拥曹”的人变成了“反曹”急先锋 037 危难时刻袁绍帮曹操渡过难关 039 刘备是汉室宗亲却不是“刘皇叔” 041 陶谦“让徐州”是明智选择 044 吕布再次反水杀董卓的深层原因 045 王允杀大学者蔡邕的隐秘动机 049 貂蝉、赤兔马和方天画戟的史实与传说 050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利与弊 055 第三篇 大浪淘沙 孙策得高人指点到江东谋发展 063 袁术迷信“代汉者当涂高”的预言 069 公孙瓒突然间从巅峰跌落 074 公孙瓒构筑的“易京”颠覆传统 075 因一个原因刘备等人离公孙瓒而去 077 吕布为何“辕门射戟”救刘备 079 曹操白门楼上杀吕布并不犹豫 081 袁绍败于世故,吕布败于人情 082 吕布是三国时代有名的“妻管严” 084 陈宫宁死也不愿再与曹操合作 086 曹操杀声望更高的高顺留下张辽 087 第四篇 官渡之战 “衣带诏”事件让刘备左右为难 091 青梅煮酒曹操为何不动手 094 表面顺从的孙策突然要偷袭许县 096 孙策之死背后有多少种可能 097 孙策横扫江东留下的深深隐忧 099 孙策临终前做出的反思很重要 1 0 1 张绣放弃袁绍投奔欠有血债的曹操 102 刘表内心深处不愿告人的秘密 104 一篇信息量很大的战斗檄文 105 官渡之战其实算不上兵力很悬殊 107 斩颜良、诛文丑与“过五关、斩六将” 109 为什么许攸一句话能扭转乾坤 112 历史给的很多机会都让袁绍浪费了 114 曹操杀许攸却没人说过河拆桥 1 1 7 第五篇 统一北方 袁氏集团受打击后内斗更激烈 121 曹操着力经营邺城不再去许县 123 司马懿为何装病回绝曹操征召 124 不顾多数人反对曹操决意征乌桓 126 大胜后曹操奖赏持反对意见的人 128 郭嘉之死对曹操造成沉重打击 130 华佗被曹操杀了到底冤不冤 131 曹操的“头风”究竟是一种什么病 133 为关羽“刮骨疗毒”的人不是华佗 135 曹操促成“文姬归汉”的真实目的 136 第六篇 天下三分 没有三顾茅庐诸葛亮还会不会出山 143 刘表临终前以荆州相托但刘备不敢接 147 刘备在长坂坡脱险有隐情 149 曹操真打算率八十万大军灭孙权吗 151 赤壁之战中双方兵力相差不算太大 153 赤壁之战未能立即促成天下三分局面 154 刘备“借荆州”其实只借来半个郡 156 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还有其他动机 160 刘璋请刘备带兵去益州的真正原因 161 张松究竟有没有给刘备“献地图” 164 葭萌关起兵才是三国鼎立的开始 166 刘备刚进成都时发生了一场经济危机 170 三国争霸中也有一场激烈的“金融战” 173 第七篇 孙刘联盟 马超全家被杀自己反受世人指责 177 张鲁是割据群雄中结局优选的人 179 曹操得陇不望蜀并非过于保守 181 益阳城外真实的“单刀会” 182 刘备甘愿吃亏实为迫不得已 184 刘备汉中称王时劝进名单上的排名 186 刘备任命的“四方将军”中没有赵云 187 刘备出人意料提拔魏延守汉中 189 曹操知人善任造就了“八百破十万” 191 鲁肃为何临终前不推荐吕蒙接班 195 关羽突然北伐事先没有请示过 196 孙权为什么突然从背后袭杀关羽 202 刘封不救关羽有难言之隐 204 诸葛亮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的说法可信吗? 206 关羽被尊为武圣与战绩无关 208 第八篇 王者之路 曹操颁布《求贤令》的背景与深意 213 曹操亲自撰写的一篇“自传” 215 曹操花大力气修建铜雀台的用意 216 选曹植做接班人的结果只会更差 218 曹操一生征战未能统一天下 220 站在历史角度评价曹操这个人 222 围绕魏明帝曹的一些传说 224 夺嫡失败后的曹植处境尴尬 226 刘备急于称帝其实有很现实的原因 228 诸葛亮为何不劝阻刘备东征? 230 刘备东征为何不带诸葛亮和赵云? 235 夷陵之战没有摆下“七百里连营” 236 托孤堂帷帐后不可能埋伏刀斧手 238 第九篇 鞠躬尽瘁 “七擒孟获”是历史真实还是传说? 243 诸葛亮多策并举保证南中长治久安 248 诸葛亮发动的北伐究竟有几次 249 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的理由 251 马谡不听嘱托带兵上山并非出于弱智 253 诸葛亮没有给司马懿上演过“空城计” 257 诸葛亮斩马谡不是找人“背黑锅” 259 诸葛亮为什么格外器重姜维? 261 魏延的“子午谷计划”可行吗? 263 诸葛亮率十万大军为何攻不下陈仓? 265 司马懿“借刀杀张郃”的疑案分析 267 诸葛亮弹劾李严不是推卸失利责任 271 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东西? 273 诸葛弩和八阵图是传说还是真有其事? 275 魏延为何没有参加“五丈原会议”? 277 司马懿是不是很忌惮诸葛亮? 281 诸葛亮北伐不是为保住权力地位 283 第十篇 三国归晋 曹爽为何斗不过司马懿? 287 曹爽为何轻信司马懿不杀他? 289 司马懿政变成功后不称帝并非虚伪 291 “暨艳事件”的幕后推手是孙权 293 孙权纵容校事弄权的真实意图 295 孙权晚年亲自挑起了“南鲁之争” 298 姜维为何没能挽救蜀汉的国运? 299 蜀汉大臣们为何多为投降派? 301 对后主刘禅“乐不思蜀”的两种解读 303 三国开创者们各有什么优长与不足? 305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逻辑 307 怎样评价三国归晋的历史意义? 309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