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制度与知识 明代官员通晓律意研究

制度与知识 明代官员通晓律意研究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吴艳红
  • 出版日期: 2023-09-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2644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12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探究的是一个中外学者关注已久而仍莫衷一是的话题,即帝制中国承担司法职责的官员到底具备怎样的法律知识?既往的研究多认为,帝制后期官员的法律知识储备不足,若果然如此,则帝制时期的法律秩序又如何维持?本书以明代为时代背景,将这一时期责在司法的官员作为一个群体进行考察,把官员法律知识的获得、官员之间法律知识的交流,置于司法制度、权力结构和职役特点的框架下进行整体性、细节性的考察,试图对明代官员的法律知识做整体的估量;同时也为理解帝制后期中国的行政制度提供一个独特的角度。
内容简介
中国帝制后期的官员具备怎样的律法知识,刑名官员的专业程度如何,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要话题。本书以现存三十余种明代《大明律》律注为主要材料,探究明代官员通晓律意的一般过程,将明代官员作为一个群体,对其通晓律意的程度作出估量。这一估量成为可能,与本书对制度的强调有关。作者认为制度在激励、规范和形塑官员群体通晓律意的过程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在制度的框架下,明代官员群体出现律法知识的差异,其中刑部官员和宪府官员成为以《大明律》律注为核心的律法知识创造、流通的主要群体。以制度为依托,明代中后期,一个相对开放的律法知识领域得以形成。书坊本律注带入了基层、民间、商业的元素,与官员所创造的流通的律法知识形成有效互动,对于明代官员律法专业性的培养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作者简介
吴艳红,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博士,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社会学博士。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美国艾德里安学院(Adrian College)社会学系、浙江大学历史系任职,现为美国布林莫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明史、制度史、法律文化史。著有《明代充军研究》《明朝法律》等,发表中英文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
前言
一、明代官员的刑名知识
二、《大明律》律注
三、制度
四、本书的材料与结构
第一部分背景
第一章通晓律意
一、“讲读律令”与讲读律、例
二、依律议罪
小结
第二章“书生不解例律”
一、科举、观政与官员的律法知识
二、明朝廷的官方《大明律》律注
小结
第二部分刑部的养成之力
第三章刑部官员注律
一、应槚与《大明律释义》
二、“备员法曹”
三、“幸无多事”
小结
第四章职掌与专业的征
一、刑部官员撰著的《大明律》律注
二、关于条例
三、“买休卖休”律的讨论与注释
小结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