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作为知识的遗产:响水稻作探源与实践研究

作为知识的遗产:响水稻作探源与实践研究

  • 字数: 2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 侯学然
  • 出版日期: 2023-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741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该书内容学术性强,亦贴近人民生活,有清晰的说理,也有科普功能。介绍此类图书上市,有利于加深人民理解“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深刻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运用人类学和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遗产)知识与社会的关系,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黑龙江宁安响水稻作文化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其两个核心要素即渤海国文化带和响水稻作农业乡村社会文化带进行考察和理解,具体结合区域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农耕实践、传统技术以及文化系统中的“主体”等讨论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而挖掘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对遗产复兴促进社会文化建设、乡村振兴进行新的诠释。在此基础上,关注遗产如何接入现代世界的知识体系,开启作为知识的遗产研究新尝试。
作者简介
侯学然,女,1988年3月生人,黑龙江哈尔滨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法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遗产、经济人类学等领域研究。
目录
导论
第一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之思
第二节相关研究简述
第三节研究主题与思考
第四节研究方法
第一章历史浸润下的文化系统
第一节秀丽宁安悠远历史
第二节区位地理自然资源
第三节渤海起源厚植文化
第二章自然为主:响水稻作与稻米
第一节稻作遗产分布重点调查区域
第二节得天独厚的黑龙江稻作
第三节农食之响水稻米
第四节御贡响米
第五节湖水为基泉水为底
第三章稻种为辅:品种与传统技术
第一节寒地水稻种植区别与技术发展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