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德语修养小说研究

德语修养小说研究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谷裕
  • 出版日期: 2023-09-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219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60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修养小说(Bildungsroman)由“修养”(Bildung)和“小说”(Roman)两词复合而成。“修养”(Bildung)是产生于德国18世纪下半叶的一个综合人文概念,具有三层含义:对人格的塑造、对人的教育、人全面有机的发展。德国以外的学界传统把修养小说视为德语文学特殊体裁、德国思想史的一部分。本书在第一部分系统解释了修养的含义,梳理了修养小说的创作与诗学演变脉络,最后简要勾勒了修养小说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对德语文学目前十四部经典修养小说作品进行了分析解读。展示它们如何以各自独特的形态,使修养小说变得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
谷裕,1969年7月出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在2005年06月获德国洪堡奖学金。研究领域:从中世纪到19世纪末的德语国家文学史、现当代德语文学、德语文学与基督教文化、歌德《浮士德》研究。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德语成长发展小说研究”;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歌德全集翻译”(编号:14ZDB090)子项目负责人。发表学术专著、译注与论文20余部(篇)。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第一章 修养的念义
原初的宗教含义 启蒙时期的人文转换 古典修养思想 赫尔德 摩西·门德尔松 威廉·洪堡 修养市民 修养的偶像化及庸俗化
第二章 修养小说的创作与诗学
布朗肯堡的小说诗学 古典、浪漫时期的创作与摩根施坦论修养小说 19世纪的创作与狄尔泰论修养小说 20世纪的修养小说创作及研究
第三章 修养小说的基本特征
基本主题 基本结构 修养要素 其他要素 小说结尾 与修身文学的关系
第二部分 文本解读
第一章 中世纪与巴洛克时期修养小说的前身
第1节 沃尔弗拉姆的《帕西法尔》(1200/1210)
第2节 格里美豪森的《痴儿西木传》(1668/1669)
第二章 18世纪形成中的修养小说
第3节 维兰德的《阿伽通的故事》(1766/1767)
第4节 莫里茨的《安通·莱瑟——一部心理小说》(1785/1786-1790)
第三章 古典修养小说范式
第5节 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1795/1796)
第四章 浪漫时期的诗化与戏仿
第6节 荷尔德林的《希腊隐士许佩里翁》(1797/1799)
第7节 诺瓦利斯的《海因里希·封·奥夫特丁根》(1802)
第8节 霍夫曼的《雄猫穆尔的生活观 》
第五章 19世纪诗意现实主义时期的经典化
第9节 施蒂夫特的《晚夏——一个故事》(1857)
第10节 凯勒的《绿衣亨利》(1854/1855,1879/1880)
第11节 拉伯的《饥饿牧师》(1864)
第六章 20世纪对修养小说的反讽与颠覆
第12节 托马斯·曼的《魔山》(1913/1924)
第13节 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1932)
第14节 格拉斯的《铁皮鼓》(1959)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