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心殇 我的乳名"九一八"
字数: 2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0-01
商品条码: 9787207104953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
¥4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以作者幼年、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记录了“九一八事变”始一家人的遭遇和坎坷,从一个侧面反映日本长期占领统治、凌辱的东北民众受苦中的抗争和期盼。在众多的抗战题材作品中,该书给人一种纯正的、民间的视角。作者在伪满洲时期所经历、见闻的真实往事或震撼人心、或令人扼腕、或触目惊心、或引人深思,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启发性。
内容简介
胡新化口述整理的《心殇--我的乳名九一八》以作者幼年、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记录了“九一八事变”始一家人的遭遇和坎坷,从一个侧面反映日本长期占领统治、凌辱的东北民众受苦中的抗争和期盼,在众多的抗战文学作品中,该书给人一种纯正的、民间的视角。
作者在伪满洲时期所经历、见闻的真实往事或震撼人心、或令人扼腕、或触目惊心、或引人深思,本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胡新化,笔名笑予、闲梦庐佬。1931年出生,1946年参加工作。新中国首批语文规范专家,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终身研究员。1979年加入省作协,1980年加入中国作协,1995年加入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并被推选为理事。作品《黑龙江人学习普通话》《标准汉语自学指南》《对外汉语速成》(修订本在美国出版);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部,著有传记文学《吴大舌头外传》《玄奘全传》,科普文艺《鸟类趣谈》,大型话剧《钢人铁马》,诗集《百鸟鸣春》等。
目录
一、“九一八”打破了满族村的宁静
二、呐呐心痛至极,早产了我
三、三叔突然归来又离去
四、“祖国不要我们了”
五、二叔被鬼子监视起来了
六、因溥仪投降,祖父一病未起
七、爷爷的丧事办得太那个
八、二叔决定进关打鬼子
九、鬼子打来了
十、阿玛找到了大哥
十一、我上的第一课是《芦沟桥》
十二、关老师被抓走了
十三、阿玛回来要搬家
十四、全家躲到了“北大荒”
十五、听大哥讲抗日故事,真好
十六、我因没学过日语降级了
十七、走错路,被鬼子撵“拉了”裤子
十八、教育科司学被抓进监狱
十九、暑假作业是捉老鼠
二十、我被刘奶奶逮住了
二十一、三叔的抗日故事更多
二十二、被侵略十年老蒋才宣战
二十三、二哥逃回来又被抓走了
二十四、“大滑稽”成了“小情报员”
二十五、小学生决心参加“最后一战”
二十六、日寇终于投降了
二十七、二哥从细菌工厂逃回来了
二十八、八路军来了!
二十九、抗日胜利乐了半截
三十、结尾的话
摘要
一、“九一八”打破了满族村的宁静
根据老人讲,在我出生的前一天,即1931年9月17日,已是金秋时节。我的老家在沈阳市郊区杨千户屯。这个小村子东有岗,南有岭;在岗岭之间,从东南向西北流淌一条小河。它的东侧,因处在秋收的准备期,村里村外都很宁静。岗地和平原的五谷,正在争彩斗艳:大豆一片黄褐,如沙似毯;高粱枯绿的波浪泛着鲜红的泡沫;玉米一棵棵如同抱着红发娃娃的村妇在闲聊;水稻生在大力度优惠处,对周围近邻,为了显示自己生长的不凡,每年这时都脱去轻飘飘的绿纱,换上沉重带格子的黄袍……
老农们,大都在自家向年轻人安排完收割事务,慢步走到各自的田间地头儿,远望近查,咧嘴眯眼,笑出一脸皱纹儿;有的还哼起了皮影戏曲……
与大地的多彩比较,天空似乎单调得多。不过天蓝得像海水般透明;云白得像棉糖一样馋人;因之更让人仰望不止,环视不停。再加上母燕带领仔燕学练飞翔,学累了一齐落在低空的电线上,如同一串会唱的珍珠。这更为蓝天增添了几分活气。
顺着从东岗南侧流来的弯曲小河,走进杨千户屯:房屋稀稀落落,排列无序。东南部的砖墙大院里住着大财主;西北部用土墙围起的大草房中,住着小财主;三间草房被秫秸障子围的小院中有牲口棚和大车,不算财主也不是穷人家;那一片高低不同,忽前忽后,朝向不定,有起脊草房,有无脊平房,乃至不成房屋的“窝棚”,才是穷苦的农民住所。因为这村有一半左右“满(读阴平)洲”人,穷富都很讲卫生,注重礼节,所以每个秋收大忙之前,几乎家家妇女都干着同一件事:洗、浆、锤衣物。“洗”,即是一年一次地拆洗被褥和平日不常穿的单夹旗袍;“浆”,即用面粉熬制成糨糊,稀释后把洗净的衣物放盆里搓揉匀乎后,抖掉糨糊颗粒,晒干;“锤”,把浆好的衣物晾干后再用水喷潮,抻平褶皱,叠好,放在一块二尺来长一尺来宽的“锤衣板”或“锤衣石”上,用两个镟得光圆的棒槌,像敲鼓似的仔细锤打,直到衣物平光无褶为止――如同现在用熨斗(或烙铁)熨烙的一样。这么浆锤的好处:一般说,是看着干硬平整,穿着棱是棱角是角;但对贫苦人家,还有掩盖破旧和耐用的好处。因为穿用快破了的衣物,用糨糊浆后锤完,跟新做的一样平整光鲜;而且抗抻耐磨,脏后易洗。
由于这种活计都是在同一时节进行,因之村村都棒槌声声,近处的“乓乓乓……”远处的“哒哒哒……”强弱不同,快慢有别;木板石板声混杂,更叫人感到近听如敲鼓,远听似打板儿。因为这声音能使人从中体味出村妇的勤劳、爱整洁及其锤衣人灵柔的动式,和自足的笑容,本地人都不嫌吵闹。外地人走在村路上听到,也常驻足细听,因之越发感到风微气爽,天蓝云白,五谷飘香……
在这个犁形的小村的北部西侧,在周长200多米的大水泡子北岸,有所孤单单的三间起脊的草房;院子被规整的秫秸障子围住;从朝南开的院门可见院内土地干干净净,农具摆放得规规矩矩;门外左侧卧着一条黑色大狗,盯盯看着泡子旁扒食的几只小鸡和水面上的鸭鹅――好像在主人安排下为鸡鸭放哨。屋里同样传出木质锤板的响声……
这家显然属于可以自给的下等“满洲”农家,姓胡――就是我们家。据《家谱》记载:上十代祖先胡善友,是1627年随皇太极迁入盛京(今沈阳)的正黄旗官员,逝世后葬于专建庞大的陵园;约五代后,随着清帝逐渐衰腐,我家的文武官员也日落西山了。我祖父是清代最后一批秀才,之后一直当塾师;其弟兄有的从政有的搞经济,都比我们这一支富裕。我父老大,自幼勤劳,帮老人供两个弟弟读书立业,自己一天书未念,却因偷听老父讲课,自学到能看书、记账程度。二叔胡万朋,字承烈,当时在东北军驻北大营当炮兵团长;其家属住在邻村。因为家底特薄,子女多,我三个哥哥三个姐姐,也只有大哥振五读过书,后到北大营当兵,已升为士官。当时大姐已出阁;家里只剩两个姐姐,一个15岁,一个12岁;两个哥哥,一个9岁,一个3岁。(P1-P2)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