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化研究(第51辑)(2022年·冬)(仅供馆配)

文化研究(第51辑)(2022年·冬)(仅供馆配)

  • 字数: 342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周宪(执行)陶东风主编
  • 出版日期: 2023-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28186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辑继续关注艺术类文化研究在文学、视觉艺术与社会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特邀这些领域的文化研究专家,就各自关注和研究的领域,如音乐文化、音乐审美、阅读文化、重现文化等进行专题研究,进一步发掘该领域的文化问题,展现此一领域的近期新研究理论、方法和动态,为进一步探讨研究提供导向与参考。本辑分四个专题。专题一“视觉艺术与城市文化研究”,旨在运用视觉艺术的相关理论,理性辨析现代城市的空间生产、文化景观之间的内在逻辑。专题二“‘法国理论’中的艺术与文学”,聚焦“法国理论”在艺术批评、电影研究和文化批判中的具体运用,彰显了“法国理论”的跨学科性、文学性和现实的介入性。专题三“身份意识中的文化研究”,反映中国当代社会中的文化思考,尤其是对他者形象、女性文化和虚拟文化等的文化批评,议题广泛,深入浅出,值得一读。专题四“符号美学”与文化研究存在着天然的亲和性,所选五篇文章分别探讨了“气韵”、“境界” 等传统美学的关键词、符号美学对审美经验与审美形式的影响、“周围世界”符号学的核心概念与在美学中的应用、观众对意义演变的决定性参与方式等。“其他来稿”中的五篇论文,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修辞学、野生动物园的观赏机制、城市形象传播和洛可可女装等议题,角度新颖,异彩纷呈,发前人所未发。
作者简介
周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赴韩国、新加坡等国讲学,赴意大利作合作研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化研究,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等方面。
目录
专题一都市重构与文化阐释主持人语  王晓路都市理论导论:21世纪的视角  [英]马克·杰恩  [英]凯文·沃德 著  段颖杰 译  刘岩 校欧美都市文化研究:理论资源与学术议题  刘岩加勒比移民与都市空间的重构:安德里娅·利维《小岛》中的伦敦书写  蔡晓燕《化身城市》中的纽约都市危机想象  齐佳敏专题二空间文化批评主持人语  陆扬现代性前史的空间话语及其美学反思  李健空间媒介化:城市公共艺术的空间转向  孙婧论服装设计的空间张力  战红越界与可能性的世界——再谈韦斯特法尔的地理批评  陆扬专题三图像、媒介与平台公众主持人语  陆兴华从技术图像宇宙到全球大脑:傅拉瑟的技术图像理论简述  赵千帆从身体的感官到超个体化的回路——媒介作用方式的演变  陈庆专题四符号美学主持人语  赵毅衡中华传统美学的当代转化:从符号学考察其必要性与可能性  于广华略论审美自律的经验结构——符号学与现象视角  董明来“周围世界”概念的美学出场:以生物艺术为研究对象  彭佳  李婷阐释、情境与介入:三种艺术文本的“观看”方式  张珂符号修辞四体演进下的体育迷分析  陆正兰  郭家杰其他来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生态与跨媒介涵濡——以侗族口传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杜安  石琪琪论贡布里希的视觉修辞学  刘昌奇“野生图像”与“媒介距离”——国内野生动物园的观赏机制与生态消费  王天乐空间媒介视域下城市形象传播的去符号化倾向  张雪18世纪欧洲绘画中的洛可可女装及其文化阐释  曹美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