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 字数: 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杨华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5468171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书稿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先后创作的散文,分为四个板块:“性情走笔”“乡情记忆”“亲情素描”和“世情评弹”。文中既有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又有对世间万物的细致观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无限热爱,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思考。书稿行文朴实而真诚,轻快又不失厚重,饱满而有文采,富有正能量,读来饶有趣味。
作者简介
杨华,生于1967年,甘肃静宁人,平凉师范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静宁县人大常委会。
目录
壹性情走笔
那些生活在乡村的鸟儿们
垂手而立
重走鞍子山峡
脱发趣事
拿起你的手术刀
最后的“挪亚方舟”
小巷声声
早春二月
实习记忆
青杏
邮邮我心知
书缘
西藏之美在路上
还那样儿
没有熟好的葵花
读书
不惑之惑
水缘
我有一把伞
贰乡情记忆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逝去的端路――故乡地名琐忆(一)
永远的鹅坡――故乡地名琐忆(二)
神秘的南山――故乡地名琐忆(三)
诱人的张家山――故乡地名琐忆(四)
老电影
过年,最忆是儿时
城里的灯泡比月亮还亮
上学
再也回不去的世界
小镇
小河春秋
山上人家
村小的劳动――小学旧事(一)
算珠余响――小学旧事(二)
农场如烟――小学旧事(三)
那年那月,我眼热的公家门和公家人
结缘舞台
叁亲情素描
父亲的生日礼物
母亲的“电话号码簿”
母爱是手指从后背轻轻划过
照片与布鞋
家有木箱
简如童心
玩具也怕冻
和孩子玩不起这样的游戏
假日旅行
世情评弹
好人、坏人、导向及其他
掌权当有畏
帽与头
癌与贪
猴哥的悲哀
说名片
花开又被风吹落
苏麟之幸
重读杨华(代跋一)――《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读后
穿越与抵达(代跋二)――读杨华散文集《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后记
摘要
    那些生活在乡村的鸟儿们
     在乡下,鸟儿们的一天,总是这样开始的:东方既白,看到一丝光亮透进门来,它们就起床了。一个一个从树上、房檐、墙洞里探出头来,先做伸展运动,再做跳跃运动,然后开始每天必修的“早读”――吊着嗓子练唱,乡村就是被这些小精灵们吵醒的。于是,朦胧的山野,轻轻抖落一袭夜衣,欣欣然睁开睡眼。杨、柳、榆、槐,这些乡村的守望者,被风柔软的手摇醒后,打了个激灵。村子里的门扉一开,上地的农人便带着农具,步上田埂,把刚刚醒过来的村庄甩在了身后。先前还在沉寂中的村子,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麻雀们起了个大早,拮据的生活不容它们有丝毫的偷懒。显然,它们是鸟类的平民阶层。这些黄土旮旯的土著居民,生就了一副土生土长的容貌,根本不能靠长相挣得一口饭吃。没有嘹亮的歌喉,也就无法唱出悦耳动听的乐曲,有一副嗓子,只是相互打打招呼、说说话、问候问候而已。那身躯,更是小得有点猥琐,这注定了它们在争斗中常常处于劣势。一辈子穿一身土黄色的外衣,这样的形象表明,麻雀和黄土地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自打降生到这个世界,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黄土地,那是它们的根啊!如果把它们一粒粒的身影散落在土地里,你会发现,那些小家伙们,和黄土地几乎没有多少区别,不加细辨,根本分不清哪是麻雀,哪是土坷垃。它们从不挑拣名山大川、雕梁画栋,连心向往之都不曾有,倒是沟梁峁面、崖涧嘴岔,这些艰苦边远的地方,到处都可为家。那住房条件,一看就知道是低收入群体的,至今仍然保持着先民原始的居住方式和习惯。房眼(方言,指房顶与墙壁之间因盖不严而形成的小洞)、椽缝、墙洞、崖穴,只要能避风遮雨,与家人相依相伴,就是一个舒服幸福的家,连向阳、背阴这些讲究都不考虑。如此看来,它们对家的理解是何等的现实和朴素啊!
     不要小看了这些灰头土脸的小生灵,外表的平常,一点儿也不影响它们成为鸟类中精明的乡村“哲学家”。因为它们对活着的理解自始至终浸润着一种哲理:简单而默然地过日子,随遇而安,心态平和。难道不是吗?麻雀们从不追逐奢华的物质享受,即使因为生存,不得不到田野去吃谷物,那也只是取得一份生存所需而已,从不贪吃贪占。因为这些一贯的现实表现,农人们很是理解麻雀,对它们与鸡儿们争食、去田野吃粮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不曾发生一样。在乡村生活惯了,麻雀们不仅学会了与人友善相待,互相之间更是和睦相处,尽管有时也吵架,但吵过之后,常常相互摸摸脸颊,拍拍翅膀,又若无其事地双双飞来飞去。长期的相安无事,使得麻雀成了人们心头的安慰。即使黄昏时分,它们聚在村头的柳树上开会,不管是为了麻雀家族长远发展的事情也好,抑或为了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也好,争吵得不可开交,在人们看来,那也是令人欣慰的。就像一群贪玩的孩子,因为争抢一个玩具而打架,不但不令人生气,反而更增加了几分可爱。
     和麻雀的低调不同,喜鹊,是乡村里的“嬉皮士”,人们习惯叫它“花喜鹊”,调皮,乐观,且有些黑色幽默。它们的生活水准,与麻雀们并无二致,只是喜欢把家安在门前的大柳树、大槐树上,采光,透风,视野开阔。还有它们高超的造屋技艺,用树枝编织起来的巢穴,显然要比麻雀们的窝宽敞、明亮,也大气得多,居住条件首先超过了麻雀。从这一点上说,喜鹊比麻雀的心气要高,想法要多。别的暂且不论,单就它们有事没事喜欢站在人家的院墙上、房前屋后的树上,不厌其烦地给人报喜,就在众鸟中独领风骚。既然要做一个热心鸟,就要乐意放下众多的家务活,给自己腾出足够的闲余时间,在村子里不停地转来转去,满世界地观望、打问。一旦落在谁家门上,就做出一副令人信服的姿态,尾巴一翘一翘的,话也说得很连贯,很带劲。正因为喜鹊们喜欢自由享受悠闲的时光,愿意油盐酱醋地说上一通,所以它们就没有多少烦恼。尽管生活一般,有时也去人家院子的玉米桩上偷食一把,那也是当着人们的面,嘻嘻哈哈着来,又嘻嘻哈哈着去。那股顽皮劲,直让人们哭笑不得。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