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区域协同立法的理论与实践——以广佛轨道交通协同立法实践为主要样本

区域协同立法的理论与实践——以广佛轨道交通协同立法实践为主要样本

  • 字数: 26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朱近期新,刘高林,邹建伟
  • 出版日期: 2023-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60786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公法问题研究》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法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JZD019)的阶段性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法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JZD019)的阶段性成果。本书首先明确,“区域协同立法”属于地方立法,是非隶属的地方立法机关之间的协同立法活动,并探讨了区域协同立法的功能、原则、法律基础、范围等基础理论;接着采用实证研究、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协同的工作机制(包括组织机制、程序机制、保障机制)进行分析;随后,以广佛交通协同立法实践为例,说明这种协同立法的必要性(广佛同城化、交通一体化推动了广佛协同立法)、可行性(广佛协同有历史渊源和相应制度安排)和实现措施;最后,从广佛城市交通规划建设、 运营管理、应急管理、行政执法、法律责任设置等方面介绍了广佛区域协同立法的最终成果。本书所附6个立法文本(佛山、广州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草案、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等不同版本),反映了区域协同立法的具体发展过程。
作者简介
朱近期新,男,江西安福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主任、教授。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区域法治、地方立法。广东省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12),广东省立法工作骨干人才(2021)。兼任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地方立法学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立法咨询专家等社会职务。先后出版著作、教材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纵横向课题90余项,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等各种奖励10余项。刘高林,男,湖北襄阳人,法学博士,佛山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长期关注地方法治特别是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在《当代法学》《武汉大学学报》《江苏行政学院学报》《岭南学刊》《法治社会》《中国人大年鉴》《人民之声》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课题多项,获2014—2020年广东省法学会优选个人、广东省立法工作专业人才等多项奖励。邹建伟,男,江西吉安人,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广东省地方立法学研究会理事,长期专注从事地方立法、科技政策法规研究,主笔参与《广东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广东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广东省自主创新条例》《广东科技奖励办法》等10余项地方立法项目,主持或者主要完成省、市级科技项目10余项,在《中国高校科技》《科技管理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5篇,同时参与多项广东重大科技政策研究工作,成果多次被政府部门等采纳应用。
目录
第一章区域协同立法的基本理论
一、区域协同立法的概念
(一)区域协同立法是一种地方立法
(二)区域协同立法是非隶属的地方立法机关之间进行的协同立法活动
二、区域协同立法是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区域行政协议难以满足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则需求
(二)区域协同立法能够满足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个性化规则需求
三、区域协同立法的功能
(一)提供区域规则、衔接规则
(二)协调区域利益
(三)促进区域法治
四、区域协同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原则
(二)地方立法机关多元平等协商原则
(三)辅助性原则
五、区域协同立法的法律基础
(一)区域协同立法的宪法基础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