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 字数: 8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10616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简介
几千年来,中华传统哲学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炎黄子孙,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推进作用。本书梳理了中华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系统地介绍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了解中华传统哲学,接受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中精华内容的熏陶,对于我们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李燕,北方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汉文化推广工作。目前已出版《语言与文化十五讲》等著作4部,主持和参与北京市教wei"一带一路地区汉语国际教育规划研究"、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罗日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首批"高中文科类"名教师培养对象、教辅资料评议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佛山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目录
第一章 哲学是一切文化思想的纲领
一、哲学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二、中华传统哲学的精神
三、中华传统哲学与诸子百家的渊源
四、中华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程
五、中华传统哲学的理论特征
六、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哲学
第二章 儒家:天人合一,知行相辅
一、儒家与社会、个人发展
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三、关于天人关系的进一步论述
四、善善恶恶的人性论
五、知行相辅的认识论
六、社会本位论的形成
第三章 道家:自然万物,有道可循
一、道之道:道与万物
二、无之道:虚无思想与玄学论
三、无为之道:顺乎自然以为治
四、黄老之道的主要内容
五、道家之学派分流
六、道教和佛教的关系
第四章 墨家:兼爱非攻,义利共存
一、兼相爱,交相利
二、对孔子“仁义”的反驳
三、反“攻”扬“诛”
四、墨子提出的“三表”标准
五、“循所闻而得其意”的认识论
六、“辩论”的基本逻辑原则
第五章 法家:善用人性,以法治国
一、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
二、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
三、“利”“义”与“法”的关系
四、法治之重法、重势、重术
五、法家与儒家、道家
第六章 兵家:用兵有道,百战不殆
一、兵家思想渊源:道家对用兵的论述
二、兵道:用兵当以道为本
三、认识论——知彼知己
四、军事辩证法的具体应用
第七章 其他各家代表性哲学思想
一、医家:药王孙思邈的哲学思想
二、名家:濠梁之辩与白马非马
三、杂家:《吕氏春秋》中的哲学
四、农家:从农业认识世界
五、纵横家:无鬼神,重实践
六、阴阳家:研究阴阳五行的学派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