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跨域研究中国侨领与东南亚华人社会

跨域研究中国侨领与东南亚华人社会

  • 字数: 39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新加坡)黄贤强
  • 出版日期: 2023-07-01
  • 商品条码: 97873082149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跨域研究中国侨领与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研究建立在丰富的原始资料上,除了清朝和民国的档案资料、族谱、报章,以及出版的书刊论文外,还补以田野考察和访谈记录。我常认为我们在书写历史的时候,应该多让资料说话。那就是广泛搜罗有关课题的历史资料,排比归纳,去伪存真。以丰富的历史资料来建构理论,而不是套用理论来寻找资料的支持。虽然有些人认为套用理论是一条捷径,但它是不科学的。
《跨域研究中国侨领与东南亚华人社会》行文流畅,分析细腻,其中有不少创见。比如他通过比较张弼士的《荣哀录》和张鸿南的《纪念录》来分析南洋客家富商的类型,得到“归根”和“扎根”两种类型。前者就是把实业中心移归祖国发展的模式,而后者则是将实业扎根于在地社会的模式。一位具有“落叶归根”的思想,另一位则有“落地生根”的理念。张弼士具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观念,拥有多名妻妾,在家乡和海外都兴建宏伟大楼以彰显他的财富与地位,从而光宗耀祖。他在官商两途一帆风顺。在南洋商场上的成就成为他进身中国官场的跳板。但张鸿南却扎根南洋,他的商业网络以南洋为重心,并且他拥有多元的族群人际关系和西化程度,没有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作者简介
黄贤强,男,美国印地安娜大学历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导、原系主任;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曾出版两本学术专著。
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 跨域研究
第一章 族群、历史、田野:一个东南亚客家集团的跨域研究
一、客家集团的形成
二、客家集团实力的展现
三、跨域研究客家集团的必要性
四、余论:客家集团研究的学术意义
第二章 马来亚侨领梁碧如家族的跨地域研究
一、梁碧如的“两头家”:婚姻和子嗣
二、洁养堂:家乡的荣耀和家族符号
三、蒙养学堂和德济疗养院:梁氏家族的仁心善果
四、后裔的遭遇和出走:跨地域流动和联系
五、结论
附录:洁养堂的重现和变迁:田野考察纪要
第三章 两大家族的跨地域婚姻与其政商网络
一、两个豪门家族的联姻:张福英和林景仁家族
二、两个家族的铁路事业和政商网络
三、“闽南王”与“客家后”的跨地域婚姻与发展
四、余论
第四章 归根与扎根:论东南亚客家富商的跨域人际网络
一、“归根”与“扎根”:两个南洋客家富商的类型
二、生荣与死哀:从哀思录和荣耀集分析华商的人际网络
三、归根型和扎根型华商的形成因素
附录一:张弼士遗嘱
附录二:张鸿南先生家传/亚灿
第五章 从《张榕轩侍郎荣哀录》看张煜南的跨域人际网络
一、张煜南及其《荣哀录》
二、从《荣哀录》看张煜南的三亲网络
三、从《荣哀录》看张煜南的政商和文教网络
四、张煜南人际关系网络的特点
五、结论
附录:《张榕轩侍郎荣哀录》目录及致哀者
……

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的客家侨领
第三部分 东南亚华人社会

参考文献
附图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