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海洋与工业革命

海洋与工业革命

  • 字数: 26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 作者: 冀强,舒小昀
  • 出版日期: 2023-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10069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隋唐时江南的富庶、明清时广州的通商、近代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的崛起……中国很早便看到海洋带来的商贸之便。经历大航海时代和全球化的中国更加重视海洋的交通功能,把海洋看作具有巨大承载力的通道。然而,这种认识的背后却暗含着“陆地本位”的意识:海洋在功能上从属于陆地,历史的创造终究要依附于陆地。其实人对海洋的感知是十分丰富和细腻的,这种感知激发了许多新的理念和创造,甚至对文明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洋改变世界丛书”将“陆地本位”转向“海洋本位”,纵观世界历史,从海洋活动群体的视角来思考海陆共同构筑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丛书共7册,分别从社会、经济、科技、文明、文化生活等不同方面诠释海洋对人类的深刻影响,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海洋与工业革命》讲述了英国为何能制度性地推动科技革命,并随之引领了工业革命的潮流。海洋推动着英国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的变革,英国把海上贸易带来的商业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生产资本推动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刺激工业生产不断扩张,促使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可以说,没有海洋,便没有工业革命;没有工业革命,便没有世界历史。
目录
序言 海洋·岛屿·工业革命
面朝大海
来自海洋的冲击
迈向大洋深处
第一章 面向海洋:找寻工业化的精神动力
地中海:文明的摇篮
“陆地”或是“海洋”:早期文明的环境选择
希腊文明的遗产
第二章 从大海出发:缘何东方国家没有开启工业化
从面向大海到转向内陆:阿拉伯帝国的航海事业
从开放到内敛:古代中国的航海事业
第三章 向着海洋再出发:探索工业化的源头
“被围困的欧洲”:欧洲失海的500年(公元500—1000年)
朔方冲击波:维京海盗的航海事业
“膨胀”的欧洲
向着海洋进发:欧洲边界的再次拓展
变革在无声中进行
近代前夕的海洋探索
第四章 从大西洋再出发:重商主义背景下的工业化之路
开辟新航路
伊比利亚模式:依靠掠夺而形成的帝国
荷兰模式:唯“商”是从的商业帝国
英国模式:一个以生产为基础的殖民帝国
第五章 英国工业时代的来临:海洋孕育下的技术革新
工业革命的缘起
工业革命的发端
第六章 工业浪潮的扩张:海洋背景下的工业化之路
大陆情结背景下的法国工业革命
政治分裂背景下的德国工业革命
沙皇专制背景下的俄国工业革命
跨大西洋背景下的美国工业革命
第七章 来自海洋的冲击:工业化在非西方国家的艰难起步
“近水楼台不得月”:奥斯曼土耳其迟滞的工业化
传统社会结构下的印度工业化
古老中国工业化的艰难起步
结语:海洋的遗产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